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6:04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思潮,它采用了心理学当今相对较完善、有效的测量方法、实验方法,研究人类的美德和力量。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需要面对来自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重大且迅速的变化,承受从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大三毕业就业时期最容易出现人格问题,被称为是人生发展的危机期。加之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发展。 本研究以600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梁宝勇、卢国华编制的大学生坚韧性人格量表(HS),调查出当代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现状,针对当先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出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培养模式。以下是本文五章的简单概述。 第一章,绪论。简述本文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学、坚韧性人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坚韧性人格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先界定坚韧性人格的含义,再介绍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调查。采用梁宝勇、卢国华编制的坚韧性人格量表(HS),测评统计出当代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现状。 第四章,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全面阐述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问题的相关原因。 第五章,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对策。根据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全方位对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进行培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坚韧性人格 高职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研究背景11-12
  • 1.1.2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研究意义12
  • 1.2 相关研究综述12-22
  • 1.2.1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12-14
  • 1.2.2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14-22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2-25
  • 1.3.1 研究方法22-23
  • 1.3.2 研究内容23-25
  • 第二章 坚韧性人格概念及本研究相关理论25-35
  • 2.1 坚韧性人格的概念及内涵25-26
  • 2.1.1 坚韧性人格的概念界定25
  • 2.1.2 坚韧性人格的内涵:3C结构+韧性维度25-26
  • 2.2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26-35
  • 2.2.1 积极心理学中关于坚韧性人格的理论观点26-31
  • 2.2.2 坚韧性人格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理论模型31-35
  • 第三章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35-41
  • 3.1 调查设计35-36
  • 3.1.1 调查对象35
  • 3.1.2 调查过程35
  • 3.1.3 数据处理35-36
  • 3.2 研究假设36
  • 3.3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的调查统计结果分析36-41
  • 3.3.1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四个维度和全量表的平均分和标准差36-37
  • 3.3.2 不同学科性质的高职大学生坚韧性的对比37
  • 3.3.3 年级不同的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上的差异37
  • 3.3.4 高职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坚韧性人格的差异37-38
  • 3.3.5 高职大学生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在坚韧性人格的差异38-41
  • 第四章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及其成因41-45
  • 4.1 问卷调查出的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41
  • 4.2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当下现状的成因41-45
  • 4.2.1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的社会原因42
  • 4.2.2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形成的学校原因42-43
  • 4.2.3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的家庭原因43
  • 4.2.4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形成的其他原因43-45
  • 第五章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培养方案45-53
  • 5.1 社会方面45-46
  • 5.1.1 正确引导社会风气:社会媒体的报道要朝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多宣传坚韧性事件45-46
  • 5.1.2 社会创设一个人格平等大环境,以平等人格促进学生坚韧性人格形成46
  • 5.2 学校方面46-49
  • 5.2.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高职大学生的承诺维度47
  • 5.2.2 强化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训练,从困境中奋起,培养学生控制维度47-48
  • 5.2.3 开展户外拓展活动以增加高职大学生人格中的韧性和挑战维度48-49
  • 5.3 家庭方面49-50
  • 5.3.1 加强高职大学生自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49
  • 5.3.2 优化高职大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49-50
  • 5.4 个人方面50-53
  • 5.4.1 强化学生自身坚韧性的教育50
  • 5.4.2 通过培养自身价值感和能力感来增强个体的自尊50-51
  • 5.4.3 增强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51-53
  • 结语53-55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55-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件 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调查问卷63-67
  • 致谢67-68
  • 作者简介68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少游;李成锦;向敏;;坚韧性人格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冯小湖;解亚宁;;军医大学研究生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4 徐凤;;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的继承与超越[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5 张澜;王洪飞;;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6 郭世懿;张骏翔;;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调查分析[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7 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陈浩彬;苗元江;;积极人格研究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董耘;何军;陈立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7期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培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18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