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三种原型理论对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8 18:32

  本文关键词:三种原型理论对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荣格 原型理论 健全人格


【摘要】:幼儿时期是健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透过荣格原型理论来探索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认识到对于教育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并接纳幼儿的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等原型,在理解与接纳这些原型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教育,使每个幼儿都拥有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师范学院;
【关键词】荣格 原型理论 健全人格
【分类号】:G611
【正文快照】: 荣格认为,人格即“精神”,是一个整体,包含三个层次:们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社会所期待的那种样子,以一种被认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其中,意识是个体心理过程可的方式为人行事”。[“5]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的最外层,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人潜意识,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曙光;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于瑛;;浅析古德曼·布朗悲剧的酿成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姜伟利;;集体无意识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关于“十七年”文学一体化成因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张晓宁;;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的情感倾向新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肖瑶;;审美超越与受众视觉共识的建构[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7 宋向红;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角色配置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杨雪;;论荣格的美学类型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9 谢学敏;论移就产生的心理基础及美学功能[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10 尤兰萍;赵爱芳;韩军;;论文化地理学视阈中的白洋淀诗歌群落[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娟;;环境意象与犯罪行为预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杨眉;;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与特色——兼谈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戴冠青;陈晓茹;;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陈琪琦;;论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内涵[A];红楼文苑(2014年第4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5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7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起林;中国知青作家论[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4 王向娟;影视艺术作品中奇观场面的艺术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明敏;精神分析理论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周国飞;论张炜的乡村题材小说创作[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华娜;从苗文化原型到“人性的神庙”[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丽娜;基于原型定位的品牌形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9 张清;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黄芳;灾难图片的伦理困境分析与规范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李曙光;郑艳;;社会转型期儿童新型社会人格塑造模式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宋丽丽;邹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6 胡立新,李吉勇;荣格“集体无意识积淀内容”辨疑及启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彭丽华,张日f;荣格的“个性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及其内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经素;;论双性化人格在儿童早期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2期

10 胡燕;唐日新;张丽芳;;近十年来的双性化人格研究综述——由李宇春中性之美想到的[J];企业家天地;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庆;荣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09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109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