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儿童身心发展中的自然与自由

发布时间:2018-01-03 15:16

  本文关键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自然与自由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身心发展 自然 自由 人性 生命整全性


【摘要】:儿童“身”系自然,“心”向自由;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即儿童“身”之自然与“心”之自由的和谐发展。在儿童自由活动的不同领域,“和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内存着“血脉亲情”性的本质联系。开发儿童潜能和自然生命力即开发儿童自由活动能力。中国的旧式教育割断自然与自由之间的“血脉亲情”,通过否定人的自然属性来扼杀人的自由天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自然观念和自由观念双重缺失的“人才”。儿童“身”系自然导引出教育的自然原则,“心”向自由导引出教育的社会原则,强调双重原则并存且并重,方可克服我国传统教育中“社会原则”单极化偏向造成的弊端,方可获致儿童生命发展的整全性和和谐性。
[Abstract]:Children's "body" natural, "heart" to th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freedom;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iberty is the nature of children "body" and "heart".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ldren's activity, "harmony" has different forms, but there is esse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blood t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otentiality and vit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free activities. China between the old education cut the nature and the freedom "blood ties", the nature of negative people to stifle the freedom and creativity, can cultivate a natural view and the conception of freedom in the absence of both read "talent" children "bod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eads to the principle of natural nature guide, the "heart" to guide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freedom leads to education, emphasize the dual principle and the coexistence of both parties can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social" principle to cause partial polarization The malpractice can lead to the integrity and harmon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fe.

【作者单位】: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G610
【正文快照】: 自由作为人生崇高的价值追求,是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古希腊有“自然即自由”古老的哲学命题,我国古代有“天人合一”的光辉思想。“天人合一”命题中最富价值的思想意蕴是:人与自然和谐,人追求这种和谐便是追求自由。“自然”有三种存在形态:(一)纯天然自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储昭华;自由与自然:让理想回归大地[J];江海学刊;1999年05期

2 夏甄陶;自然与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蓉丽;;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田守花;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刘传广;;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私”与“自私”的悖论之解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3 姚轩鸽;;全球化背景中的伦理冲突与道德重建研究[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4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董军;杨萍;;本体思维的伦理转型与生态价值观之确立[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春花;;发展目的的伦理向度[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374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74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