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类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岁儿童 + 分类能力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摘要】:用有差异的同类事物的刺激图片为实验材料 ,采用全部呈现刺激图片和逐一呈现刺激图片以及有无样例图片的方法 ,在 4— 9岁儿童的被试中探讨儿童分类依“相似性”向依“理论性”转变的问题及影响分类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 :儿童依“相似性”分类向依“理论性”分类的转折点是 8岁 ;两种呈现刺激方式对儿童的分类结果没有造成显著性差异 ;按目标图分类方式 (有样例 )的分类结果显著好于自由分类方式 (无样例 )的分类结果。
[Abstract]:The stimulus pictures of the same kind of things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the methods of presenting all the stimulus pictures, one by one, and whether there were sample pictures, were used. The changes of children's classification from "similarity" to "theor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he subjects of 4-9 years o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urning point of children's classification from "similarity" to "theory" was 8 years old,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timuli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ldren. The result of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arget graph (sampl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ree classification (no sample).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基金】:本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分类认知加工发展与能力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 : 0 1JAXL X0 0 9)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文馥,樊艾梅;各种分类标准在儿童分类中的竞争[J];心理学报;1994年04期
2 樊艾梅,李文馥;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1期
3 王a矑? ,刘静和 ,范存仁;四至九岁儿童类概念的发展的实验 Ⅱ.儿童分类中的概括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64年04期
4 刘丽虹,王才康,莫雷;认知心理学归类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5 陈友庆,阴国恩;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艾梅,,李文馥;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1期
2 路海东,董妍;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陈颖;试论利用语境进行听力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漆昌柱,梁承谋,徐培;优秀运动员直觉性运动思维的表征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尹德谟;;母语与外语“知识-认知双元结构”在FLT中的理论解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丁新萌,阴国恩;背景知识对4~8岁儿童和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7 李红美;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8 冀新花;应用知识分类理论进行E-learning课程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9 李安;;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金亮;论L1与L2的初态[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徐子亮;;两种不同的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徐子亮;;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策略运用上的差异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广平;视觉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的存储与捆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迟立忠;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付全;信息量与认知风格对击剑运动员决策速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严家明;企业发展中的惯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阔;儿童类别形成中知识效应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林涛;设计事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凤英;范畴学习中分类学习与推理学习的对比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瑶;两个联想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类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佳怡;刺激特性及呈现方式对分类建构影响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果元;3-4岁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斌荣;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小虎;词典多义词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常建芳;类别相似性和呈现方式对类别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峗;关于基本水平类别认知优势原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守莲;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南柳;当代大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富熹,方格,郗慧媛;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再探[J];心理科学;1991年01期
2 刘丽虹,王才康,莫雷;认知心理学归类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3 何其a7 ,陈琪慧;学前儿童因果思惟发展的初步实歐研究(Ⅱ)[J];心理学报;1963年04期
4 王a矑? ,刘静和 ,范存仁;四至九岁儿童类概念的发展的实验 Ⅱ.儿童分类中的概括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64年04期
5 李文馥,樊艾梅;各种分类标准在儿童分类中的竞争[J];心理学报;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凤华;;用音乐加深体验[J];幼儿教育;2011年16期
2 刘洁;;为大班幼儿布置回家作业初探[J];山东教育;2011年12期
3 印巨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4 伊国卓;;如何解决新生入园障碍问题[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5 黄梦婉;;游戏情境参与性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佳;儿童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本文编号:1805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80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