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本文选题:儿童 + 创造教育 ; 参考:《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ao Xingzhi is the pioneer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ldren's creative education in China. He holds that every child has great creative potential, and that children's creativity needs to be liberated and cultiv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ix liberations". His idea is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社科系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车丽萍;创造教育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盛华;认知心理学的多元化状态与教育研究中的理论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2期
2 蔡雪冰;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及特点[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保民;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路红;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5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6 杨雪;论皮亚杰对活动教学法的贡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建华;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孙璐;马颖;刘电芝;;儿童视空间表象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陈新汉;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和哲学的价值论转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余小飞;;小学生质疑水平的调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虎涛;政府竞争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荣文婷;人物塑造:动画传播效果优化的关键[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3 晏晓喻;从认知的视角探究中专英语听力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凤茵;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严键;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自然学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荐;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宏;1924-1926年:现实与记忆箝制下鲁迅的知行论[D];山西大学;2007年
8 顾丽芬;儿童文学中儿童与成人世界的“对立”表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迪春;初中(第三版)数学教材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额尔敦毕力格;电视媒体对蒙古族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孝忠;创造能力测量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璧仁;;鲁迅与儿童教育[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2 唐淑 ,吴家苓;夸美纽斯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J];小学教学研究;1982年05期
4 严善昌;;托尔斯泰与儿童教育[J];江苏教育;1982年20期
5 潘颂德;郭沫若论儿童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6 寇崇玲;别把今日中国的爱迪生赶跑[J];幼儿教育;1983年05期
7 婴武 ,江一;孺子牛——访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J];幼儿教育;1983年07期
8 ;孙敬修同志答本刊记者问[J];幼儿教育;1984年01期
9 ;孙敬修来宁传授儿童教育经验[J];江苏教育;1984年13期
10 陈绍康 ,朱少伟;鲁迅与儿童教育[J];幼儿教育;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京生;;浅谈博物馆社会服务与儿童教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吕自诚;;在农村小学自然实验课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体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胡美华;荆在京;;谈陶行知发展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4 那一德;;以陶为师 教书育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陈剑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教改中应用的尝试[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谢水芬;;陶行知的《我们的信条》是现代教育学的精髓[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7 周玉凤;;略述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工作[A];纪念新四军建军五十周年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金滢坤;;唐五代童子科与儿童教育[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航英;吴洪剑;徐志敏;王壮业;;儿童适应行为及其研究[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10 苏锡娟;;知微见著 从小抓起[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吾金;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陈鹤琴的家教原则[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 本报驻明斯克记者 刘飞 田晓军;白俄罗斯注重儿童校外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蔡韬;“理财教育”从小做起[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孔凡真;教孩子学会应付意外[N];江苏科技报;2000年
6 杨榕;重视儿童书销售[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梅;教育专家谈儿童教育[N];新华日报;2000年
8 朱云涓 王美;情境教育又上新台阶[N];新华日报;2000年
9 袁浩龙;别对孩子回避“死亡”[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张弓;台湾吉的堡儿童教育抢滩大陆[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蕾;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梁;关于智能障碍教育的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航;重庆市儿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郝苗苗;爱尔坎德的儿童压力说及其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冰;周作人早期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晓玲;教育视野下的儿童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云;儿童教育应当“无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卓;学前儿童教育成本与家庭教育期望相关性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5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80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