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灵”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文关键词:浅谈“有灵”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巨大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的有灵性决定了在教育中可以运用这一特性对其实施相应的教育,如运用恰当则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对于有灵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只有在纠正这些误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儿童的有灵性,并使"有灵"教育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正面作用。
【作者单位】: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有灵性 泛灵论 谎言
【分类号】:G610
【正文快照】: 1对幼儿实施“有灵”教育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2-6岁阶段的特征之一是主客体不分,象征功能开始出现,也正是因此出现了儿童将扫把当马骑等象征性游戏。儿童的主客体互渗状态决定了他是个泛灵论者。[1]皮亚杰发现,起初儿童将生命与各种活动等同。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芳;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皮亚杰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余春瑛;儿童是童话的存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英;陶志琼;;童话的本质及其教育功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诚实教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隽莹子;论文学镜意象中的“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百玲;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中的政治谎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毛志宏;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薛云涛;英文童话故事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上凯英;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非真实性话语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7 杨雅慧;澳大利亚维州地区儿童汉语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阳艳波;童话想“说”什么[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明;《红楼梦》中的谎言修辞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10 姜佳婧;善意谎言的语用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芬,包雪华;儿童“心理理论”及其有关欺骗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
2 王桂琴,方格,毕鸿燕,杨小冬;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3 王文忠;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J];心理学动态;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英;;巧用“泛灵论”教育孩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年02期
2 李欣;;宗教の要素と起源について[J];教师;2010年18期
3 王海澜;;故事教学的不同目的及方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8年03期
4 王升国;;孩子怕黑怎么办?[J];父母必读;1995年11期
5 陈莹莹;;论《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泛灵论思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嘉男;;中国的性文化 ——文字[J];家庭(育儿);2003年01期
7 王维平;浅谈幼儿期的审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2期
8 李建珊;科学史上的以太─旋涡理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M.费舍尔 ,晓蓉;作为哲学家的浪漫主义者[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10 ;[J];;年期
本文关键词:浅谈“有灵”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巨大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171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