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缩减工时还是维持原状--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最优工时选择

发布时间:2018-01-01 00:03

  本文关键词:缩减工时还是维持原状--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最优工时选择 出处: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最优工时选择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时加班 工时满意度 投入异质性 回报异质性


【摘要】:基于CFPS2010年数据并利用改进的半参有序Probit模型,对工作时间与工时效用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估计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超时加班现象并非劳动者的自愿选择,更多是迫于用工制度或竞争压力被动接受的时间安排。从整体来看,中国现行的双休日和8小时工作制依然是一项比较合理的工时制度,但相比于最优工时,劳动者的意愿工作时间仍要略低于现行的法定工时标准,按照现行月工作22天进行换算,大约相当于每天工作7小时左右。不仅如此,具有投入和回报双重异质性的劳动者,对于工作时间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Abstract]:Based on the annual data of CFPS2010 and the improved semi-parametric ordered Probit model,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time and man-hour utility is estimated and fit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t present, the phenomenon of overtime is not the voluntary choice of the laborer, but more because of the labor system or the passive acceptance of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in China's labor market. From the overall point of view. China's current weekend and eight-hour work system is still a more reasonable working hours system, but compared with the optimal working hours, workers' willingness to work hours is still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current statutory working hour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22 days of work per month, it is equivalent to about 7 hours a day. Not only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ference for working hours for the workers with the dual heterogeneity of input and return.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EFA120360)
【分类号】:F245
【正文快照】: 中国正处于由中低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劳动时间过长甚至过度劳动致死的现象日益普遍。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非农就业人员的周均工作时间高达46小时左右,已经超出了法定44小时的周工时标准。另据《201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劳动者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伟炯;;工作时间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三种典型职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03期

2 王天玉;;工作时间基准的体系构造及立法完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3 赖德胜;孟大虎;王琦;;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特征与政策选择[J];中国劳动;2015年02期

4 孟续铎;;劳动者过度劳动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03期

5 刘林平;张春泥;陈小娟;;农民的效益观与农民工的行动逻辑——对农民工超时加班的意愿与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9期

6 张春雨;张进辅;张苹平;张静秋;;员工过劳现象的形成机理与管理方法——立足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9期

7 杨河清;韩飞雪;肖红梅;;北京地区员工过度劳动状况的调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2期

8 曾湘泉;卢亮;;标准化和灵活性的双重挑战——转型中的我国企业工作时间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叶芬;;法治视阈下高校工会维权能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39期

2 张波;胡晓晓;丛建辉;杨军;;城市工时制选择:理论探析与方法构建[J];经济问题;2017年08期

3 叶兵;许志伟;管毅平;;提高退休年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动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7年04期

4 银丽萍;张向前;;群体性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07期

5 张同全;石环环;程文霞;;煤矿企业一线员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与治理[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6 谭金可;;论过度劳动的法律治理[J];法商研究;2017年03期

7 李欣先;朱志胜;;缩减工时还是维持原状--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最优工时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8 毛汀;;中韩特殊工时制度比较研究[J];法制博览;2017年11期

9 杨河清;刘贝妮;;员工应对组织隐性强制过劳的行动策略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17年01期

10 封泉明;林世芳;;实现中国梦的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翔;李伟;;生活时间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9期

2 黄庆波;萨支红;;农民工工作时间与其身心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3 赖德胜;孟大虎;王琦;;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特征与政策选择[J];中国劳动;2015年02期

4 金家飞;刘崇瑞;李文勇;Patricia Mary Fosh;;工作时间与工作家庭冲突:基于性别差异的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08期

5 林嘉;陈文涛;;论劳动基准法的法律效力[J];清华法学;2014年04期

6 侯玲玲;;我国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地方裁审规则——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为样本[J];法学;2014年06期

7 涂永前;;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与进路[J];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8 杨春江;李雯;逯野;;农民工收入与工作时间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城市融入与社会安全感的作用[J];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9 陈惠清;陈青松;李华亮;温翠菊;李小亮;丘创逸;李丽;;作业时间对供电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3年06期

10 陈惠雄;;生命成本、异质收入与一种新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平;宋宝林;任清林;;企业违反工时制度现象不容忽视[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04期

2 李玉江;刘建军;;实行“非标准工时”更需要标准[J];山东劳动保障;2010年01期

3 朱怀宾;郭燕飞;;特殊工时制度审批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1年05期

4 熊斌;;从世界工时的演变趋势看我国工时制度的发展方向[J];企业文明;1995年05期

5 ;劳动部关于推动企业全面实施新工时制度的通知[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7年11期

6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工时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J];创业者;2003年08期

7 ;关于加强对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J];四川劳动保障;2008年09期

8 高文书;;减去两个小时暂不可行[J];软件工程师;2008年06期

9 ;关于对《成都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受理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批复[J];四川劳动保障;2009年01期

10 程浩;;我国特殊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玉刚 金晓婷;吉木萨尔县实行企业特殊工时制度[N];昌吉日报;2010年

2 主持人 鲁志峰;劳务派遣员工可否适用特殊工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3 浙江省杭州市劳动保障局 史边疆邋徐燕;如何正确理解标准工时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沈斌倜;详解企业的工时制度[N];上海法治报;2013年

5 金卯刀;工时咋就变成了负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记者 许良;安徽放宽企业实行特殊工时条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谢蓓蕾邋郭燕飞;劳动用工需关注特殊工时制度[N];台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薛霁;工时制度多样化 制度建设是关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9 记者 张临山邋实习生 吉朝婵 乔晓莉;我省规范“非标准工时制度”企业用工[N];山西日报;2008年

10 赵文骅;“弹性工时”必须申报批准[N];人才市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静;欧洲一体化中的工作时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耿强林;中国工时制度的定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江玲玲;德州市特殊工时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3 盛钧俣;我国特殊工时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余快;我国工时制度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5 钱晓静;工时制度弹性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邹洋;工时与工资折算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金雪莲;船员工时及工资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2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62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