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物流金融在出口贸易中的运用
闫玉荣 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融合两种行业间优势的物流增值服务——物流金融。本文简要阐述了物流金融的定义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物流金融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两大典型模式进行分析,说明了物流金融在中小企业进行出口贸易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国际物流金融发展状况,提出了物流金融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物流金融;定义;模式;作用
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当代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寻找二者发展的结合点,实现共赢,这催生了物流金融的诞生。物流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供应链、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等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一、物流金融的定义与产生
1、物流金融的定义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融合,实现银行、物流企业与借款方的紧密合作关系。这种新兴的金融服务与传统的抵押贷款、融资贷款等有着重大的区别,传统的贷款方式只涉及到银行与借款方的合作,而物流金融通过将物流企业纳入贷款关系中,实现了为物流企业增加业务,以及为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保证,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目标。
2、物流金融的产生
物流金融的产生基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外物流金融对我国现有物流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冲击。
企业实现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物流企业的运行同样如此,第三方物流服务革命正在我国掀起,物流是企业运转的基础,而进行物流必须有金融资产的支持。因此,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合作与融合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态势。
就我国目前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发展瓶颈,融资渠道窄,融资要求高,难以将固定资产盘活。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强调供应链共赢,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为了实现共赢,必须采取新的金融服务方法。利用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增加融资途径,对企业的原材料的资本占用率实现有效地减少,提高资本利用率,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可以通过物流金融实现金融集中化服务。此外,对金融机构来说,物流金融有利于拓宽其贷款对象,降低贷款风险,实现三方的共赢。
与此同时,国外物流金融发展较为成熟,对我国现有金融行业、物流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向我国新兴的物流金融传递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美国的仓单质押,仓单被赋予了货币的性质,,既能以其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也能直接运用于贸易过程中。
二、物流金融在出口贸易中的模式与作用
物流金融在出口贸易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两种典型的出口模式中。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机构为出口商所提供的融资服务,一是在出口前的短期打包贷款融资方式,二是出口后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
1、短期打包贷款融资方式
短期打包贷款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出口难的重要举措,短期打包贷款融资主要针对资金不足的企业,在货物装船前,可以根据出口商提供的信用证,与金融机构签订履行合同,金融机构向其提供专项贷款的方式。这种方式结合了现行的跟单信用证的特点,既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降低了风险,也盘活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通过短期打包贷款融资,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能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贸易机会,实现以更少的资产获得更大的收益的目的。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力量并不雄厚,或投入过多的成本在装船前期,则容易导致资金运转困难,企业运营暂缓。利用短期打包贷款融资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确保中小企业留有部分的自留资金,降低采购的成本压力,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小企业,这是指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资信状况问题,无法获得信用证,若根据传统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不会向这类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口商即使没有信用证,也可以实现融资,出口商将其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当然,这必须建立在进口商有合理可靠的付款保证的基础上,出口商必须委托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制定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督、运输和管理,确保金融机构有收回贷款的可能。
这种物流金融模式有利于中小企业在面临企业发展困境时,仍然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实现出口贸易。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灵活地运用应收账款的特点,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实现资金在短期内的周转与增值。此外,金融机构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运输、监督与管理,承担了买方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出口商所承担的风险。
三、发展展望
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发展了新的物流金融方式,为中小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如我国天津港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共同达成了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仓港物流融资业务的全面合作协议。而美国、菲律宾等国家的优秀物流金融方式,也对我国物流金融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着力点仍然是如何降低融资的困难,实现灵活的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力图盘活资金,实现供应链的效益增值。因此,对于我国现有的物流金融仓单模式、物流金融结算模式、物流仓单金融模式物流金融授信模式都必须大力发展,并结合不同模式的特点,发展出更有利于企业出口贸易的综合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也是借鉴美国的物流金融模式,这种模式的要求较高,对物流企业来说,需要拥有自己投资、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前提下,物流企业独立承担起融资的责任,成为市场融资的主体。如美国的UPS公司,在其并购美国的第一国际银行后,将银行变为UPS金融公司,则UPS公司承担了物流和金融的双重责任,并退出与金融机构相同的服务,如开具信用证、兑换汇票等。综合运作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的结果,就我国目前来看,尚不能形成这样的综合性物流金融机构,因此,现阶段应加强对已有物流金融模式的完善与更新,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创新,逐步向综合运作模式靠近。
四、小结
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中小企业占多数,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其难以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获得有利的融资支持,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进行出口贸易的关键。
物流金融的产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物流金融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能提高其现金流周转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在出口贸易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流动资金、库存、原材料等占资产的绝大部分,通过物流金融,能有效地实现排除固定资产融资,利用灵活的可活动的资产进行融资的目的,拓宽融资的渠道。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能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提高收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无法进行全面的信誉评级,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库存、进出口货单、型号、日期、质量等信息有详细的记载,能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价,提高供应链的效益。此外,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时,通过对期打包贷款与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在货物进出口贸易中风险较低,能有效地降低其贷款风险,实现3PL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兴利,吴健.浅议物流金融涵义、前景、模式、实践及部分研究热点[J].企业导报,2013(10)
[2]孟魁.促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3(10)
本文编号:1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