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多样化与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动态异质表现研究
本文选题:专业化 切入点:相关多样化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一轮扶贫攻坚阶段,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减贫的关键不在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如何提高转移支付的精度和效率,而在于真正改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理念,从盯住经济总量增长转向用减贫目标统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影响着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但既往研究对何种产业结构更有助于贫困减缓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基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分析了专业化、多样化影响贫困减缓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专业化、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与FGT贫困指数的关系进行了门限回归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确认了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动态异质表现:专业化的减贫效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和发展阶段趋于增强,并且经济密度更小、距离技术前沿更远的地区,专业化的减贫效果更显著;多样化的减贫绩效低于专业化,且相关多样化的减贫效应高于不相关多样化。细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相关多样化比其他多样化结构更具减贫效果。贫困地区在减贫的产业结构选择上,首要目标是改善专业化程度,其次是在多样化的既定前提下,谋求相关多样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相关多样化。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对不同贫困群体的影响也存在差别,既往产业结构更有利于贫困线附近群体的贫困减缓,而对深度贫困群体的溢出不足。因此,在塑造合宜减贫产业结构,改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同时,还应辅以改善深度贫困人口劳动力供给的政策,改善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机会,从而增强从益贫产业结构中获益的能力。
[Abstract]:In the new roun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key to achieving 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 in poor areas lies not in how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fer payments under the existing economic growth model, but in truly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ffects the policy making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Howeve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which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tributes to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that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influenc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using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14 in China, for specialization and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elevant diversification and FGT poverty index is tested by threshold regression and robustness test. The test results confirm the dynamic heterogeneity of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pecialized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duct life cycle. And the development phase tends to increase, Moreover, where the economic density is smaller and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is farther away, the effect of specialization on poverty reduc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poverty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diversific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specialization, and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Relative diversifica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overty than other diversified structures. In the choi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poverty reduction, the first objective is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nd the second is to seek relevant divers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ifi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specialization and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on different poor groups. The previou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more conduciv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of groups near the poverty line. Therefore, while shaping the appropriate poverty reduc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demand for low-skilled labor, it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labor supply of the deep poor. Improve their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thereby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 poor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族地区实现2020年减贫目标的距离估算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批准号:15CMZ029)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贫困乡城转移的内生机制与城乡一体化减贫政策研究”(批准号:14YJC790021) 西南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位点项目“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批准号:2014XWD-S020101)
【分类号】:F121.3;F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兆文,许绍忠;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2期
2 邹跃权;调动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性的途径[J];创造;2000年11期
3 徐匡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呼格吉勒图;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准调整的突破口[J];内蒙古宣传;2000年01期
5 ;调整产业结构要在“准”字上下功夫[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09期
6 程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7 洪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8期
8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10 李力;2001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倪明明;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1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0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