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大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5-03-04 08:04

王秀山张鹤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大连市当前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升级建议,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连市;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在当今资源能源日益减少,国家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长足发展更是势在必行。

一、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型、粗放型产业向高加工、集约型产业转变时,相应的产业结构也会从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经济增长极理论,主张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即增长极,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根据这一理论,从长期的动态过程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单位资源产出效益的对比也经常发生变化,为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使区域经济能够在协调稳定的前提下以较快速度增长,社会就要不断地调整资源配置的方式与结构,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因此,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驱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运行的效率直接取决于不同产业结构的比例和协同共生的效率。良好的产业生态不仅能够保证产业健康发展,还能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存在区域同构现象,即产业结构趋同化。产业结构的趋同易产生投资方向、项目建设的同向选择,进而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三,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生态效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过于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连市虽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部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各区域间产业发展失衡,互补性差,没有发挥充分区域优势;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因此,尽快建立高效优化的产业结构不仅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能够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面一体的良性循环。以下以大连市为例来简单分析如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大连市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概况

(二)三大产业结构分析

1.第一产业结构分析

农业各部门在速度和构成方面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45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增加值134.6亿元,林业增加值3.7亿元,牧业增加值83.8亿元,渔业增加值194.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4.6亿元,分别增长5.2%2.4%8.5%3%8.9%。渔业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所创增加值相对最高,地方水产品总产量也有了一定提升;传统种植业增长速度快,全年粮食总产量和平均每亩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发挥作用日益增大;种植业中蔬菜与水果总产量较高,均超出了全年粮食总产量,传统的粮食与蔬菜水果产量比重有了较大改变。另外,现代农业方面,全年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26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项等,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

2.第二产业结构分析

工业生产方面,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82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重工业2055.1亿元,增长10.1%;轻工业767.1亿元,增长13.5%。重点项目建设中,全年组织实施工业项目1583个,总投资4450亿元。机车旅顺基地二期、机床集团瓦房店铸锻工业园等953个项目开工建设;奇瑞汽车、恒力石化PTA一期、德豪光电、船舶重工修造船、机车旅顺基地一期等783个项目竣工投产。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群成为本市第三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部门的主要特点为:传统的制造业等产业部门仍占据重要地位;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工业部门发展较快;汽车产业有了全新的突破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资源能源为主的重工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虽快但不够稳定,还需扶持。

3.第三产业结构分析

建筑业方面,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方面,商品房销售额861.5亿元,增长17.6%;交通运输方面,全年运输企业客货换算周转量7871.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7亿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外贸吞吐量1.1亿吨,增长3.2%。邮电通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6亿元,比上年增长9.1%。旅游方面,国内旅游收入711.4亿元,增长19.0%,旅游外汇收入8.9亿美元,增长10.1%。金融资产1.8万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利用外资方面,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83家,注册外资金额91.6亿美元。第三产业中建筑业、房地产业增长幅度较大;交通运输业增长也较为迅速;旅游业所创产值较高;引进外资及投资项目增多。从总体上看,物流体系尚处建设之中,要能够完全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物流业、金融业和信息中心仍需发展完善。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大连市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不强,海洋渔业作用尚不突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初具规模但仍需发展;第二产业中传统的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且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和数量来推动,制造业大而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弱,汽车产业尚待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还存在港口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与信息应用网络衔接不充分等问题。简而言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新生态。

三、构建产业新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主,资源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进步为代价。西方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前车之鉴,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环境与经济相协调,走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因此,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大连市产业结构存在一定问题,需待进一步优化,才能使经济、生态与环境的发展互为裨益,实现和谐共赢。

(一)打造沿海生态农业,彰显海洋渔业生态体系

依据大连的地理位置优势及自然资源的特点,在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方面,应加大科技资金投入,重点打造沿海生态农业。沿海生态农业首先要突出绿色生态功能,可以大连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为主导,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建设海洋渔业方面,应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海水种植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渤海、黄海的海洋资源优势,既要适度捕捞,又要注重海参、鱼虾扇贝等的人工养殖,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海珍品,并以此为突破,发挥渔业在第一产业经济增加值中的作用,同时也要逐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以良好的海洋渔业生态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船舶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工业,这些产业为推动大连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大连市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时,一方面,应注重发挥传统支柱型产业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发挥现有龙头行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需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可围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进行。并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综合实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不断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双管齐下,使二者平衡发展,互相促进,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推动经济循环高效发展。还应逐步重点建设汽车产业,培育其成为大连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

(三)以港口为依托发展服务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首先,应充分发挥大连的港口优势,以东北为腹地,辐射全国和东北亚地区,加快港航业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设施服务条件,力争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同时,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以港航业和信息化为发展平台,带动现代物流业如集装箱物流链、粮食物流链、油运物流链等的发展,并使其集约化规范化,提升物流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再以先进的港航业、物流业、信息业推动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其次,加大城市对外开放的力度,突出特色休闲旅游。鉴于大连具有临近日韩的地缘优势,可加强与日韩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具有国际特色的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并要注重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完善服务业的信息网络,提升现代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小结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等多个方面,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市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在构建产业新生态过程中,应利用好资源地缘优势,以规模化的生态农业和特色海洋渔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以先进科技武装的传统支柱产业配合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第二产业;以港口为依托,日韩为特色的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综合外向发展架构第三产业,使三大产业布局合理互为补充,并通过不断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的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坚,张唯实.产业结构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5):40-42.

[2]古和今.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9,(5):112-115.

[3]高颖飞.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09,(1):10-11.

[4]大连市统计局.2012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

[5]刘天宝,韩增林.大连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城市定位的视角[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29-32.

[6]朱瑞娟,马民涛,卢萌萌.东北老工业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61-64.

[7]王盛兴.大连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对策建议[J].大连干部学刊,2009,25(9):30-31.

[8]郭庆祝,黄东贤.关于加快发展大连海洋与渔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08,24(6):19-21.

[9]Edwin Zaccai.Over Two Decades in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luence, transformations, limits [J].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2012, (1):79-90.



本文编号:16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