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评估:基于区位熵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2 14:11

  本文选题:京津冀 切入点:产业结构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从三次产业发展的程度来看,京津冀分处于不同阶段,各地同一产业内部的各个行业之间也存在"断层"现象。本文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从产业增加值、法人企业数目、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三个维度计算了2010和2015年京津冀三地分行业的区位熵值,多角度跨时期地反映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内部的具体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考虑到城市和行业内部的结构差异,本文对灰色关联度指标进行修正,以企业法人数目计算出的区位熵为基础,计算2015年京津冀13个城市和11个行业各自的灰色关联度,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和各行业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最后,本文从制度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industrie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re are "faults" among the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the same industry.In this paper,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2010 and 2015 is calculat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the number of legal person enterprises and the number of urban employment units by means of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ocation entropy.Multi-angle cross-period reflects the specific structure and changes of the three real estate industri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Considering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es and industries, this paper modifies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index and calculates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of 13 cities and 11 industries in 2015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calculated by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 legal persons.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industri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design and industrial layou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项目号15JDJGA069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越;周锐波;;近年来广东省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变化趋势——基于广东省年鉴数据论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7期

2 孙玲;;区位熵视角下唐山产业结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4年04期

3 周亚明;;以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湖南区域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8年04期

4 冷梅,成达建,胡军;制度创新: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吴焕新;;县域循环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攀登;2008年03期

6 达捷;;四川产业协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7 郑重阳;;工业化发展阶段视角下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36期

8 郭永中;;试析《粤澳合作框架协议》[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罗捷茹;;加拿大产业协同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10 徐华;;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及其产业政策[J];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水生;;京津廊都市区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3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4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10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博;晋京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举行[N];北京日报;2014年

2 政讯;促进晋京产业协同发展[N];大同日报;2014年

3 尹俊伶 郑铭经;李利生率团参加晋津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N];阳泉日报;2014年

4 尹俊伶 郑铭经;李利生率团参加晋京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N];阳泉日报;2014年

5 吴为;京津翼一体化:最重要的是产业协同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6 周斌;促进产业协同发展[N];经济日报;2008年

7 记者 王晓华;晋京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在京举行[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莹莹;广东 粤澳将联手打造世界级经济区域[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张巨峰;晋津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在津举行[N];山西日报;2014年

10 李非;两岸发展科技产业的新视角[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传民;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2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5 倪明明;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宇;产业集聚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穆一戈;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杨光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秦聪聪;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5 孙吉;长吉图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6 周宛君;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7 谭文志;同城化背景下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程佳其;港口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比较研究及对河北省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刘莎莎;政府制度创新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张杰;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700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700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