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研发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以东部经济较发达省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02 21:39

  本文选题:投入产出法 切入点:研发业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研发业是一个新兴服务业,研究研发业产业关联效应可以系统地了解其投入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计算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六省市研发业的产业关联系数,来测度其研发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并对六省市研发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研发业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研发产品地区外输出能力;江苏和广东研发业主要为地区产业发展服务,研发业与产业系统互动能力较强;山东研发业出现了对产业系统成长明显的制约作用,应重视促进其快速发展;浙江研发业与产业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
[Abstract]:R & D industry is a new service industry.By calculating the industr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 & D industry in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eastern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dustrial correlation effect of R & D industry, and compares the industrial correlation effect of R & D industry in the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 & D industry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driv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has formed a certain capacity for exporting R & D products out of the region; the R & D owners in Jiangsu and Guangdong should ser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abil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 & D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system is relatively strong; the Shandong R & D industry appears to have an obvious restrict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omoting its rapid development; the ability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 & D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relatively weak.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 urgent nee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联特征演化、产业链网构建与流通业创新发展”(13BJL078)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科学研究事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例”(12YJC790160)
【分类号】:F127;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红;促进我国产业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12期

2 吴汉贤;邝国良;;广东产业转移动因及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5期

3 何荣天;论我国45年来产业布局的演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梁楠;;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5 柳勇;;湖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8期

6 柳坤;申玉铭;张旺;曾春水;;河南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7 王永胜;;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新疆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北方经贸;2014年04期

8 刘桂文;;新时期县域产业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探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9 莫春晖;刘红星;;肇庆市三大产业关联效应和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0期

10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钟柳红;刘曙华;;南宁市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创新;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晓娟;;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朱祁连;;全球化经济下区域与城市的产业集聚战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健;变产业基础优势为竞争力的高效转化[N];辽宁日报;2008年

2 实习生 沈靖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整理;承接产业转移思考与建议[N];江淮时报;2009年

3 陈芳平;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N];兰州日报;2006年

4 ;山西要全面发展必须建构优势产业群[N];发展导报;2002年

5 翁智刚 谢强;制度创新与产业簇聚[N];四川日报;2003年

6 记者  邱闽;牧野区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N];新乡日报;2007年

7 ;湖北承接产业转移可考虑六大策略[N];湖北日报;2009年

8 苗武军;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9 贵池区政协 刘航波;狠抓五个坚持 推动示范区大建设[N];江淮时报;2010年

1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刚;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全省经济抗风险能力[N];黑龙江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勋;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

2 费洁;江苏衰退产业及其退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王溶花;当代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罗丽娜;外资进入与工业行业污染:基于产业关联效应的经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5 卢联芳;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何风娟;南通接轨上海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石林;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年

8 王颖瑞;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9 丁秀梅;东营市产业转型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李金鑫;网络经济影响下的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变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02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702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