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3:13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比较优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林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生态自然平衡和人民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黑龙江垦区林业是黑龙江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研究年限内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比较优势,可为制定巩固黑龙江垦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为降低黑龙江省农村复垦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以黑龙江垦区林业第一产业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林产品采集业和林木采运业这三个次级产业为研究对象。依据2004~2015年《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区位商法和偏离 份额法的Esteban模型分析了各次级产业的地位、规模比较优势和产值增量比较优势,并运用改进的GM(1,1)模型预测了2015~2018年黑龙江垦区林业第一产业及其内部各次级产业的产值。在研究年限内,动态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与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动态关联度高于林产品采集业和林木采运业;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的区位商值均大于2,林产品采集业的区位商值在0.3485~1.1660之间,林木采运业的区位商值在0.2042~1.7670之间,表明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具有产值规模比较优势;Esteban模型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具有纯竞争力优势、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相互作用优势,且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林产品采集业具有产业结构优势和纯竞争力优势,林木采运业具有纯竞争力优势,且二者均表现为生产的非专业化。在预测时,对于无法利用新陈代谢法处理的非平滑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并对GM(1,1)预测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值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垦区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与各次级产业产值在未来4年均呈递增趋势,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产值高于其它两个次级产业。研究结果表明以黑龙江省为参照,黑龙江垦区林业第一产业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但是其次级产业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具有规模比较优势;从黑龙江垦区林业第一产业内各次级产业的比较来看,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业具有比较优势。
【关键词】:林业次级产业 比较优势 改进的GM(1 1)模型 Esteban模型 区位商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1.5 研究创新16-17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17-20
  • 2.1 相关概念17-18
  • 2.1.1 林业次级产业17
  • 2.1.2 比较优势与优势产业17-18
  • 2.2 相关基础理论18-19
  • 2.2.1 灰色关联理论18-19
  • 2.2.2 比较优势理论19
  • 2.3 本章小结19-20
  • 第三章 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地位分析与预测20-35
  • 3.1 林业次级产业产值关联度分析20-25
  • 3.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0-21
  • 3.1.2 林业次级产业灰色关联度与关联系数计算21-25
  • 3.1.3 讨论25
  • 3.2 林业次级产业产值预测25-34
  • 3.2.1 研究方法26
  • 3.2.2 预测程序26-32
  • 3.2.3 讨论32-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规模比较优势分析35-41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5-37
  • 4.1.1 研究方法35-36
  • 4.1.2 数据来源36-37
  • 4.2 结果分析37-39
  • 4.2.1 垦区林业第一产业区位商值计算37-38
  • 4.2.2 垦区林业次级产业区位商值计算38-39
  • 4.3 讨论39-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产值增量比较优势分析41-48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41-42
  • 5.1.1 研究方法41-42
  • 5.1.2 数据来源42
  • 5.2 林业次级产业偏离 份额分析42-46
  • 5.2.1 静态Esteban模型分析42-43
  • 5.2.2 动态Esteban模型分析43-46
  • 5.3 讨论46
  • 5.4 本章小结46-48
  • 第六章 研究建议、结论与不足48-51
  • 6.1 研究建议48-49
  • 6.2 研究结论49
  • 6.3 研究不足49-51
  • 参考文献51-57
  • 致谢57-58
  • 附录58-59
  • 个人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谦;王军;何玲;;保定市基地型农业区位商分析及对接京津的策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王虎;夏自谦;;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市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0年01期

3 潘泽江;胡振虎;;湖北省优势水产品产业带的规划与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3期

4 潘泽江;胡振虎;;湖北省优势水产品产业带的规划与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08期

5 索罗丹;肖斌;马小雪;闫列娟;杨玉杰;刘长海;;基于区位商与SWOT分析陕西茶产业的集群发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徐保金;陈兴鹏;王莉娜;;基于SSM和区位商分析法的定西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7 罗国亮;;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地区增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5期

8 王玉芳;江雪;;基于区位商法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的测度[J];林业经济问题;2012年06期

9 宋燕平;王艳荣;;茶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08年05期

10 李翠霞;钱薇;;黑龙江省乳业集群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佳佳;雷红;梁云;左小德;;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2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青;姚士谋;张落成;;基于区位商的长三角制造业优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管理学博士 苏峻;区域金融版图“三国”已定 多元混业经营是新着力点[N];证券时报;2011年

2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王晓;西部地区软件产业集聚度的实证分析[N];现代物流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璇;产业区位商视角下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晶;北京市产业调整疏解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刘玉洁;产业集聚视角下重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陈思;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比较优势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4 马玉虎;临夏州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5 杨春丽;陕西省优势产业的选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垦区林业次级产业比较优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8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