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15:0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面对众多国际先进科技的不断涌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巩固自身主导优势,还要不断培育和发展核心能力,进而持续提升产业综合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与综合优势水平,有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亟需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体系。首先在对近些年国内外学者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及产业竞争力评价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述的基础上,科学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动态核心能力及综合优势的内涵,重点分析典型主导优势,揭示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机理及综合优势的演化规律;接着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发展主线,通过对综合优势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产业基础实力、发展潜力、外向度和发展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基于模糊评价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设计综合优势评价结果处...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
1.2.2 产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1.2.3 产业竞争力评价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核心能力
2.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分类
2.2.1 产业主导优势基本分类
2.2.2 典型产业主导优势分析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机理
2.3.1 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模型
2.3.2 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机理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形成与演化
2.4.1 产业综合优势发展主线
2.4.2 产业综合优势形成过程
2.4.3 产业综合优势演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影响因素分析
3.1.1 产业基础实力
3.1.2 产业发展潜力
3.1.3 产业外向度
3.1.4 产业发展环境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选择
3.3.1 产业综合优势初始指标选择
3.3.2 产业综合优势初始指标专家筛选
3.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4.1 基础实力维度
3.4.2 发展潜力维度
3.4.3 外向度维度
3.4.4 发展环境维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方法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1.2 层次分析法操作步骤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指标处理方法
4.2.1 定性指标量化处理
4.2.2 定量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4.3.2 模糊综合评价操作步骤
4.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聚类分析方法
4.4.1 聚类分析方法概述
4.4.2 综合优势聚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评价研究
5.1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现状
5.1.1 航空制造业发展现状
5.1.2 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现状
5.2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评价说明
5.2.1 评价样本选择
5.2.2 评价指标收缩
5.2.3 指标数据收集
5.3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排序
5.4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聚类与产业布局
5.4.1 聚类计算与结果分析
5.4.2 布局方案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实证研究[J]. 刘毅,谈力. 科技管理研究. 2012(19)
[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广东农垦转型升级[J]. 陈剑峰. 中国农垦. 2012(06)
[3]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选择研究[J]. 武建龙,王宏起,陶微微. 管理学报. 2012(06)
[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 杨钊,孙洋,李晅煜. 城市. 2012(03)
[5]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J]. 唐江明,韩建强. 山西建筑. 2012(07)
[6]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特征的分析与思考[J]. 董树功. 中国城市经济. 2012(01)
[7]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J]. 刘美平. 当代财经. 2011(11)
[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 贺正楚,吴艳. 科学学研究. 2011(05)
[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 刘洪昌.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03)
[1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肖兴志. 经济研究参考. 2011(07)
博士论文
[1]企业综合优势管理机制研究[D]. 武建龙.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09117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
1.2.2 产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1.2.3 产业竞争力评价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核心能力
2.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分类
2.2.1 产业主导优势基本分类
2.2.2 典型产业主导优势分析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机理
2.3.1 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模型
2.3.2 动态核心能力形成机理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形成与演化
2.4.1 产业综合优势发展主线
2.4.2 产业综合优势形成过程
2.4.3 产业综合优势演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影响因素分析
3.1.1 产业基础实力
3.1.2 产业发展潜力
3.1.3 产业外向度
3.1.4 产业发展环境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选择
3.3.1 产业综合优势初始指标选择
3.3.2 产业综合优势初始指标专家筛选
3.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4.1 基础实力维度
3.4.2 发展潜力维度
3.4.3 外向度维度
3.4.4 发展环境维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方法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1.2 层次分析法操作步骤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指标处理方法
4.2.1 定性指标量化处理
4.2.2 定量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4.3.2 模糊综合评价操作步骤
4.4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聚类分析方法
4.4.1 聚类分析方法概述
4.4.2 综合优势聚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评价研究
5.1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现状
5.1.1 航空制造业发展现状
5.1.2 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现状
5.2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评价说明
5.2.1 评价样本选择
5.2.2 评价指标收缩
5.2.3 指标数据收集
5.3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排序
5.4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优势聚类与产业布局
5.4.1 聚类计算与结果分析
5.4.2 布局方案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实证研究[J]. 刘毅,谈力. 科技管理研究. 2012(19)
[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广东农垦转型升级[J]. 陈剑峰. 中国农垦. 2012(06)
[3]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路径选择研究[J]. 武建龙,王宏起,陶微微. 管理学报. 2012(06)
[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 杨钊,孙洋,李晅煜. 城市. 2012(03)
[5]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J]. 唐江明,韩建强. 山西建筑. 2012(07)
[6]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特征的分析与思考[J]. 董树功. 中国城市经济. 2012(01)
[7]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J]. 刘美平. 当代财经. 2011(11)
[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 贺正楚,吴艳. 科学学研究. 2011(05)
[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 刘洪昌.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03)
[1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肖兴志. 经济研究参考. 2011(07)
博士论文
[1]企业综合优势管理机制研究[D]. 武建龙.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09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0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