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71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依据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本文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机制
第三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
第二节、波特对政府角色定位的研究
第三节、波特对发展中国家政府政策的建议
第四节、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
第四章 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发展概况
第一节、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第二节、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结构和企业基本情况
第三节、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和劳动生产率状况
第四节、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基本状况
第五章 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第一节、目前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生产要素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目前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条件中的问题
第三节、生产性服务企业未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第四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定位缺少规划
第六章 对促进常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府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生产要素的政府政策
第二节、巩固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政策
第三节、政府政策对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效应
第四节、政府政策对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的效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提出发展服务业五年目标[J];政策瞭望;2011年08期
2 ;服务业: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促进服务业大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2期
3 吕祖善;;创新举措 狠抓落实 推动“十二五”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J];政策瞭望;2011年07期
4 赵晔;;我国既有财政政策研究的不足[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0期
5 陈黎;;浙江余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索[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8期
6 刘平;;日本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特点及启示[J];上海经济;2011年08期
7 高云龙;;解析大连发展的三个关键词——访大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克[J];东北之窗;2011年14期
8 马晓河;;推动服务业大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9 刘炜;;宝鸡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10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德峰;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蓝发钦;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篁;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智能模拟方法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张光鹏;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伟成;我国城市基层卫生领域关键问题界定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长生;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徐鹏;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及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雍冀慧;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84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