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情景模拟
发布时间:2021-03-03 19:42
厘清能源开采中的碳脱钩问题,对于推动能源绿色开采和能源富集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并通过情景模拟,评估了中国能源开采业碳脱钩的潜力,提出了能源绿色开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2017年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2012年达到拐点5.26亿t后开始下降,2017年达3.65亿t。整体来看,产业规模效应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大,能源强度效应也有部分贡献;投资效应、能耗效应、碳强度效应、技术效应与碳排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是主要的碳减排驱动因素。②基于能源-环境-经济的系统动力模型,能有效解释能源开采与碳脱钩效应之间的传导机理;碳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和碳排放因子是影响碳脱钩潜力的主要因素。2006—2017年间,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增长之间,除2008、2014—2016年表现为强脱钩,2009、2011年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年份均表现为弱脱钩关系。③预计2020—2030年,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碳排放与GDP增长之间,在基准情景下呈现出弱脱钩效应,在规...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
在规划情景和对比情景下,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增长之间自2014年以后都表现出了强脱钩关系。2007—2013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中单位GDP能耗较大,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之间表现出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连接的关系。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量逐渐降低,2014—2030年碳排放开始呈现负增长,从而使得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国家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强脱钩关系。总体来看,规划情景下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国家经济增长脱钩效应的变动趋势更为快速,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碳约束对能源开采业的减碳化措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制订的能源强度目标和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的目标,以及能源开采业综合能耗水平的下降,对能源开采业碳减排的效果较为明显。图4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脱钩效应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脱钩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基于产业碳密集程度细分的视角[J]. 刘传江,赵晓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6)
[2]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测算[J]. 屈超,陈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7)
[3]中国省域碳减排:时空格局、演变机理及政策建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 武红. 管理世界. 2015 (11)
[4]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限效应及现实影响[J]. 刘冰,孙华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1)
[5]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 张翠菊,张宗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9)
[6]碳排放约束下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解构、空间分布及耦合分析[J]. 江洪,赵宝福. 资源科学. 2015(01)
[7]能源产业市场扭曲与全要素生产率[J]. 王芃,武英涛. 经济研究. 2014(06)
[8]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J]. 王韶华,于维洋. 资源科学. 2013(07)
[9]中国能源开采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与实证研究[J]. 王克强,武英涛,刘红梅. 经济研究. 2013 (06)
[10]集聚效应下环境规制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 徐敏燕,左和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本文编号:3061825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
在规划情景和对比情景下,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增长之间自2014年以后都表现出了强脱钩关系。2007—2013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中单位GDP能耗较大,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之间表现出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连接的关系。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量逐渐降低,2014—2030年碳排放开始呈现负增长,从而使得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国家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强脱钩关系。总体来看,规划情景下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国家经济增长脱钩效应的变动趋势更为快速,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碳约束对能源开采业的减碳化措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制订的能源强度目标和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的目标,以及能源开采业综合能耗水平的下降,对能源开采业碳减排的效果较为明显。图4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脱钩效应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脱钩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基于产业碳密集程度细分的视角[J]. 刘传江,赵晓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6)
[2]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潜力测算[J]. 屈超,陈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7)
[3]中国省域碳减排:时空格局、演变机理及政策建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 武红. 管理世界. 2015 (11)
[4]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限效应及现实影响[J]. 刘冰,孙华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1)
[5]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 张翠菊,张宗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9)
[6]碳排放约束下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解构、空间分布及耦合分析[J]. 江洪,赵宝福. 资源科学. 2015(01)
[7]能源产业市场扭曲与全要素生产率[J]. 王芃,武英涛. 经济研究. 2014(06)
[8]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J]. 王韶华,于维洋. 资源科学. 2013(07)
[9]中国能源开采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与实证研究[J]. 王克强,武英涛,刘红梅. 经济研究. 2013 (06)
[10]集聚效应下环境规制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 徐敏燕,左和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本文编号:3061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06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