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5-03-14 08:17

引言

也动摇了以美元为首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性,相反,有着稳定经济增长支撑的中国人民币却逆流而上,正逐步成为世界货币,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是否具备这些基础和条件,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

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积极大胆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际金融峰会上提出了“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一系列主张,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把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提上了日程。

(一)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需要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庞大却无法以本币计价和结算,进出口企业的盈利状况经常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汇率波动的成本,提升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过分依赖,无疑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源动力”。

(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

一国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目前中国已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成为国际进出口市场的主要提供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信用地位。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尽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未来实现自由兑换,可以使中国拥有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中国经济基础条件角度分析

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根本原因。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基础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总的状况是比较好的。就连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样严峻的时期,尽管周边绝大部分国家都陷入危机,我国的经济仍能保持快速和健康的发展,而且人民币的对外币值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根据现有情况判断到2020年我国GDP将再翻两番,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前三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到那时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中重要的一极。

(二)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角度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调控的综合性、间接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运用得当,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大大提高。

首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提高了宏观综合调控能力。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通过压缩基建规模、控制支出的财政政策,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顺利地完成了治理整顿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反通货膨胀的预定目标。通过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信贷,确保了消费的稳定增长。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扩大融资渠道,放宽投资领域;其次,减少直接宏观调控的同时,重点加强了间接调控。从贷款规模限额管理转变为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总之,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各种政策工具,大大提高了宏观调控效率,保证了经济又快又稳发展。

(三)从金融市场完善角度分析

10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纷纷股改上市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各种金融政策相继出台,金融市场制度在不断完善当中。另外,我国相继建立了以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证券回购为主要内容的货币市场;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为主要内容的资本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结售汇市场构成的外汇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正在酝酿之中。所有这些都表明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和人民币国际化走向十分明确。

(四)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情况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要结算货币。目前中国已与越南、蒙古、朝鲜、俄罗斯、老挝、尼泊尔等国家签订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2005年人民币在中越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85%,中蒙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94%,,中朝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50%,中俄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18%,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

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一)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够

中国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可兑换。如果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非居民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受到较严格限制,必然导致人民币无法成为各种金融产品计价和交易手段,人民币也就不可能发展成为国际货币。

(二)金融市场欠发达

虽然我国近年来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从目前看,我国金融市场还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想要实现市场的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国内提供足够大、足够深的金融市场以方便国际投资者投资。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市场规模还很小,境内除B股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外,其他资本领域还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进入,这些都会削弱国际资本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意愿。其次,金融市场必须是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这也是世界大部分国家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潮流。所以各种条件限制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限制

美元牢固的霸主地位客观上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自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作为唯一与黄金直接挂钩的核心货币后,美元始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虽然近年来因金融危机使美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但目前在世界上还不存在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在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日元、英镑、欧元(1999年欧元诞生前是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等其他货币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逐渐成长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次核心货币。但在美元的强力抵抗下,核心货币扩展生存空间的进程也并非坦途,各国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依然占据绝对主导。

(二)积极推广跨镜贸易结算

在国际贸易中以某种货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某种货币是否实现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包括人民币。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引起热议,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说:“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广,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所以我国应在全世界各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交易规模和效率,使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得到提升,那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岑杰.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J].金融经济,20094):25

[2]刘亚.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M].第一版.北京市,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21

本文连接: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