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李葆红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最低工资;中小企业;制度环境
一、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政府着重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直接对策之一就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二、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它们只能通过压低工资转嫁给普通劳动者。此外不少中小企业是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只能凭借劳动力优势赚取薄利,劳动力价格上涨确实令这些企业不堪重负。
我国中小企业普通职工收入很低,其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一线普通职工工资水平更低,大部分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波动。劳动力价格过低使得在劳动力市场低端的职工生计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人力资本增值。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中小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挤压低层次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促进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小企业落实的建议
1.通过税收政策方面的扶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解决就业、扩大就业的主体,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利润空间低,需要政府大力扶持。而中小企业沉重的税负制约了企业长期结构调整和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因此,要扩大就业和保障民生,必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可采取化税为薪的办法,改进中小企业税费政策,合理界定一般纳税人标准,继续调整和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减免新建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税负,制定针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和事业性收费。通过税收政策方面的扶持,国家减税、降费让利于中小企业,然后由中小企业让利于职工,这样劳动者加薪问题就会稳妥地得到解决。
3.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现劳动者和中小企业的互利双赢。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劳资关系、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我国《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但都是原则性的表述,缺乏可操作性,对于非公小型微型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如何建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法律地位如何确认、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如何界定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要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真正从纸面走向实际,必须全面考虑,制定具体明确、便于操作的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的劳资谈判营造健全的法制环境。
综上所述,要使最低工资制度发挥其有效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真正起到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的助推作用,一方面要继续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社会底层的弱势劳动群体分享社会财富增长的成果;另一方面要积极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缓解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带来的冲击效应。这样既可以保证劳动者收入稳步提升,又能实现中小企业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就业需求的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
[1]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定军.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 工商联建议最低工资标准5年倍增[N].
[3]张建国,石毅.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其改进与完善[J].工运研究,2010,(15)
[4]刘建华.加薪潮下珠三角企业艰难转身[J].小康,2011,(3)
本文连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