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探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5-03-08 17:0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外贸易状况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致使国际收支失衡严重。其后果相继引发一系列后果。为更加自信步入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经济,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国际收支失衡  顺差  财政 货币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增加迅猛,资本顺差居高不下,使得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不仅与自身经济发展有关,而且还与全球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已成为全球性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2010年国际收支现状

国家外汇管理局610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10日发布《中国外汇管理年报2009》。报告称,,在国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预计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将恢复增长,中国国际收支总规模增速可能快于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仍会保持较大规模,但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报告称,总体来看,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朗,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经济也将止跌回稳,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交易趋于活跃,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继续下降,我国涉外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将好于2009年。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根据报告,2009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2009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4531亿美元。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货币性失衡:在一定汇率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变化而引起的进出口货物价格变化。(3)结构性失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4)收入性失衡: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5)临时性失衡: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表现为收支顺差与收支逆差两种情况。综合来讲,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到一国外汇汇率的上下波动,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甚至还影响到就业问题。因此国际收支失衡状态既可影响到外部均衡,也可影响到内部均衡。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失衡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需要综合运用产业、货币、财政、土地等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有效利用顺差局面,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表现为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开支,减少税收,从而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来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具体措施有把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基建,社保等行业,这些措施可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通过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居民对未来的担忧。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融资体制,着力保护能源产业,加大劳工保护力度,使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向理想程度紧缩。

二是货币当局应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有: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汇率政策。通过贴现政策,中国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方法,扩大或缩小货币的投放和信贷规模,进而达到国际收支的目的。货币当局通过提高或降低准备金比率,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大小,从而影响国内总需求和国际收支。汇率政策是指国家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本国对外国货币的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三是改善贸易规模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是由解决贸易失衡造成的。当前与我国开展对外贸易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衡问题。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大部分贸易逆差是和其他国家开展的。故若想切实消除国际收支的顺差状况,重点应放在美国和欧盟地区,其它地区的业务也不可忽视,同时积极汲取和其它地区开展业务的经验。

四是积极采取信用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时,利用国际信贷方式加以调节也是各国常采取的一种方式。例如当出现逆差时,一国政府可以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虽然利率较高,但是限制较少的特点,是的这种方式已成为逆差国家弥补逆差的常用措施。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将继续存在。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可犯盲目急躁的错误。要切实抓住当前机会,勇于开拓创新并着眼未来。循序渐进,注重实际。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结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解决方案,从而妥善处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晓灵.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7(1)

2.生蕾.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与政策取向[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

 

刘智丽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编号:16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