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加大热钱审计力度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发布时间:2015-03-15 09:05

黄丽萍   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员办事处

摘要:本文从热钱的定义、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入境后热钱的去向以及热钱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提出国家金融审计应当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大对热钱的审计力度,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挥作用。

关键词:热钱  审计  金融  安全

 

热钱,又称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是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是短期、套利和投机。中国经济在去年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资本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等因素,中国为热钱提供了理想的投机环境。目前,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部分热钱可能回流,但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7月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一季度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同比增770亿美元。因此,在国内经济基本面良好的情况下,热钱总体上以流入中国为主。

一、热钱流入中国的途径                           

一般来说,热钱突破外汇管制进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等。

(一)经常项目。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都可以成为热钱流入的渠道。例如,境内外贸企业通过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方式引入热钱;通过预收货款或延迟付款等方式将资金截留在国内;通过虚假购销合同虚报贸易出口或提供无统一定价标准的金融服务、商标、专利等服务贸易产品,引入境外资金;通过个人贸易佣金、薪酬及赡养费的形式流入境内;还可借助捐赠流入。

(二)资本项目。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外债等均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渠道。主要方式有:1.外商直接投资。一些地方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忽视了对资金来源、数量、原因等方面的严格审核,致使大量非法资金趁机涌入。2.证券投资。我国境内的居民、企业法人在境外设立企业,并且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筹集大额资金后通过虚构贸易背景再将资金输送回国。3.外债。部分热钱假借外债形式,混入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的借款中,再进入我国境内。

(三)地下钱庄。热钱通过地下钱庄进入中国的模式是,先将美元打入地下钱庄在境外的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手续费打入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账户,这样,境外热钱轻而易举地入境, 而且根本没有外币流入。近年,网上银行快速发展,其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的独特优势,为不法分子从事地下钱庄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入境热钱的去向及影响分析

目前,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计算热钱的方法,我们暂时选择比较常用的热钱统计公式,热钱=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2009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扣除同期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大致推算2009年流入我国热钱的规模为1670亿美元。这些热钱通过上述渠道非法流入中国后,将通过什么方式获利?

第一,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国内金融机构,赚取人民币升值的利差。在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最简单、安全的投资就是把美元甚至港元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存入内地银行。这样,一方面热钱可以获取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和判断经济运行态势,伺机转战其他投机领域。

第二,投入房地产市场。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首先会抬高房地产价格,助长经济泡沫,推动非居民机构和个人购房的比例不断增加,易形成较强的房地产市场“示范效应”,致使许多民间资本纷纷跟风入市,推动国内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影响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

第三,投入股票市场。2006年至2008年,我国A股市场经历了由暴涨到暴跌的局面,除了受国内外某些利空因素的影响外,热钱在其中可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09年,我国A股市场上证指数从1820点冲高到3277点,最高达到3478点,热钱的特性决定了它绝不放过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

第四,借助民间借贷市场进入中小民营企业。尽管20107.5万亿左右的人民币新增信贷目标仍属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监管层加大了对信贷投放节奏的管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成为必然。热钱会借助地下钱庄等渠道,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获取高额回报。

此外,热钱还可进入我国的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收藏市场等领域,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年积累的金融操作技巧和市场运作能力,完全有可能通过操纵市场达到获利的目的。

热钱的流入会促成市场泡沫化,价格远离价值,干扰国内资本市场秩序,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而国际或国内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巨大变化,国际热钱又大量回撤,必然引起价格大幅波动,出现经济恐慌,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金融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热钱在中国很多情况下是披着合法外衣的。因此,我们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结合热钱流入的途径,强化跨境资本流入、结汇资金、地下钱庄等的审计力度,减少热钱带来的风险,有效控制国际资本的集中流入与流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升政府信誉。

(一)经常项目结汇审计。因为我国当前外汇管制较严,热钱的进出成本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高。而在经常项目下,利用虚假贸易是热钱进入中国的最主要渠道。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重点关注结汇金额较大、结汇较频繁的外贸企业,发现合同可疑者,应通过延伸海关了解报关的真实性、延伸外汇管理局调查该企业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延伸办理结汇的银行是否严格审核出口企业提交的结汇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揭示通过虚构贸易背景的方式违规流入外汇的情况。在个人结售汇方面,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将大额结售汇资金化整为零、绕过个人年度结售汇规模管理等违规行为。

(二)资本项目结汇审计。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汇发〔200442号)第一条“对于一次结汇金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应要求申请结汇的企业提供有关结汇资金用途的书面支付命令,直接向其指定的收款人进行支付”的规定要求,审计应重点关注交易对手即收款人的实际资金用途。

首先,筛选需要重点审计的结汇企业。将商业银行客户中结汇金额较大或集中办理结汇业务的企业作为重点延伸对象。其次,,检查银行和企业是否按规定办理结汇业务,注意企业提交合同等资料的真实性。再次,调阅结汇资金流水,跟踪结汇资金的最终流向,判断交易对手是否正常使用资金。若发现交易对手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等领域后,还可到工商、税务等部门调查交易对手的工商登记资料、经营情况和纳税记录是否与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相吻合。通过上述方法,可查实通过虚构合同或协议将资本金或外债违规结汇的情况。

(三)地下钱庄审计。地下钱庄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近几年,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成功捣毁了多个大规模的地下钱庄。从事地下钱庄的企业在资金转移过程中,常常采用各种手段,增加资金流的分析难度,试图掩盖非法目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资金流,我们需把握地下钱庄运作的一般规律:企业的资金进出量与企业经营规模严重不符;企业资金来源于多家企业,资金性质难以确定;企业通过网上银行实时、大量划转资金,并刻意控制单笔划转金额;集中收到资金的企业即时通过网上银行向多家其他企业划款,再将资金划入一些企业后,当日即以工资等名义通过网上银行转至某些个人银行账户并大额提现或违规投资。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资金流,不断锁定可疑账户范围,结合地下钱庄的运作规律,进而查处地下钱庄,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 无惧调控 房企囤地加速 年度目标上调,《上海证券报》,李和裕、潘建,2010331

2.热钱流入、资产价格波动和我国金融安全,《金融与保险》,刘刚、白钦先,2009年第2期)

3.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4.警惕热钱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杀手,新华网,2008512

5.温家宝呼吁不要打贸易战和货币战,《上海证券报》,2010324



本文编号:17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