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论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

发布时间:2015-03-15 09:00

魏素蕊    辽宁社会科学院

摘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和政策。本文在分析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开发低碳能源,强化节能,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市场化政策工具,协调各方利益。

关键词:低碳经济  公共政策 政策工具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出发点。近年来,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十分关注,相继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中国进行碳减排的难度之大,因此,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控制气候变化的国家之一,在2003年发布的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英国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提出到2050年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消减60%

德国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技术创新来实现低碳发展,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并网进行补贴。2006年,德国政府提出“高技术战略”,以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力量,在国际低碳技术市场上占有领先地位。

日本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节能减排。2004年,日本环境省公布了一项旨在加速减排温室气体的新环境税计划。20086月,前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名义提出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标志,它包括应对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并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

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气候变化和新能源利用问题,相继提出了《能源政策法》、《低碳经济法案》,前者的实施更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则以智能电网、新能源和节能增效为突破口,旨在使美国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抢占新能源领域的制高点,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分析

从上述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低碳能源政策,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技术政策,降低“高碳”产业比例、调整产业结构的低碳产业政策,以及倡导“绿色消费”、转变生活方式的低碳消费政策。其中,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低碳技术的创新为最主要的政策工具。

各国为发展低碳经济,设计了各种有效的低碳政策工具,其主要特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企业节能减排,如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如“白色证书”的标签计划、自愿减排协议;三是政策工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政府管制、碳排放税、补贴、碳基金等多种政策工具;四是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力量,促使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扩大资金来源,减少公共资金的投入;五是鼓励公众参与,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直接关系到低碳政策的执行效果。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国际社会对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积极履行减排责任,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50℅,并将这一目标作为今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并不断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

1、开发低碳能源,强化节能。

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要靠能源战略调整来实现。发展清洁能源,是缓解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低碳转型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目前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仍然是节能。实现节能的方式主要有技术节能、制度节能和结构节能,一是要以技术节能为主,主要手段是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要形成节能机制和节能产业,三是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产业。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政府要组织力量进行低碳技术攻关,通过政策导向支持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优先发展。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研发、设备制造、能源生产。

3、运用市场化政策工具,加强经济政策支持。

有效的政策工具是低碳经济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要从以“控制—命令”为主的政策工具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转变。具体来说,要制定灵活的低碳财税政策,如实行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碳基金等经济政策;抓住国际碳金融发展契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行清洁生产机制。

4、协调多方利益,形成合力发展低碳经济。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考虑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协调项目开发商、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的利益。要处理好企业与行业的关系,引导企业的低碳需要与行业、产业链的低碳发展规划相一致;平衡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引导产业要因地制宜;鼓励第三方融资,解决企业资金和市场问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全面参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 2005(11).

[2] 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生态经济,2009(11).

[3] 宋德勇,卢忠宝.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3).

[4]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 2009(2)

[5] 黄栋,李怀霞. 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5).



本文编号:17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