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张志杰 付静 首都经贸大学
摘要:2010年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欧洲缓慢的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随着主权债务危机逐渐平息,围绕着施救安排所做的多方复杂博弈,突出了欧盟特别是欧元区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困境和利益角逐,这必将促进欧盟本身的制度性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启示
一、危机简介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对IMF或世界银行或其他国家的债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始于希腊,3000亿欧元高负债、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引发国家信用危机。
欧元区平均预算赤字占GDP比例高达6.9%,除希腊外,爱尔兰、西班牙这一比例都超过10%,从而希腊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
二、危机成因:
1、次贷危机的延续与深化
每次危机之后,政府的财政赤字都会出现恶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各国为抵御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救市开支巨大,部分国家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欧元区16国平均赤字水平超过6%,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
2、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
一方面,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另一方面,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希腊等国能够尽享获得低廉借贷,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掩盖了其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经济危机下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希腊和西班牙等国越来越难越履行债务,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
就欧盟而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4、国评级机构推波助澜
2009年12月,惠誉、标准普尔、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启了欧债危机之门。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同时调降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28日调降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助推危机扩大和升级。穆迪5月5日表示可能再次下调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标普、穆迪同时发布“希腊救助计划只不过是拖延时间”的言论,导致市场担忧加剧。穆迪6号发布最新评估报告,认为希腊债务危机可能扩散至欧洲多国银行业,其中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将是最易发生危机的几个国家,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
三、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信用评级的下调乃至违约可能会对欧洲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如果出现减值准备引起的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可能被迫削减信贷。这正是“次贷”危机中危机从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途径。其次,主权债务压力还反映在国债价格下降,对拥有大量希腊国债的欧元区银行(近2000亿欧元)将形成中长期的资产压力;在负债层面,融资成本亦将同时上扬。最后,投资者对希腊市场信心下降,已引发银行贮蓄外流。
2、中国出口受到冲击,外汇可能贬值
债务危机如果继续蔓延,则会增加未来出口走势的不确定性。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直接,但目前希腊债务危机如果在欧洲蔓延还是会影响到中国的外需。从1995年至今,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呈扩大的趋势,2010年一季度这一比例为20.7%,甚至高过美国。一方面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首当其冲中国将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难度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汇资产增持更多欧元资产,随着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爆发,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著贬值,并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难度。
首先,我国出口企业应做好应急准备,将出口萎缩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政府也要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防止经济增长放缓;
其次,要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一直处在国家警戒线之下,但中国应从外汇储备、外债负担以及整体债务状况等方面更加全面地审视中国的债务问题。
同时,地方债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余额从2008年初的1万多亿元迅速攀升至2009年中的5万亿元以上,2009底达到6-7万亿,占银行业总贷款约18%,其中2009年新增贷款约为3.7万亿,占51%。由于很多基建项目在近两年无法产生效益,若以2009年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计算,偿还6万多亿元债务就需要6年时间;以2008年的土地销售收入算,则需要13年时间,而且这还不包括债务利息。因此,中国应尽快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其运作的透明度,推动其融资行为的市场化,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同时银行也应切实防范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推出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举措,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日
② (美)布鲁瑟著,陈召强译,《货币战争-债务篇》,中信出版社,2010.1.1
欧洲发展报告-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欧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1
期
本文编号:17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