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苏州中心城区建筑综合体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5:17

  本文关键词:苏州中心城区建筑综合体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 出处:《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综合体 布局 发展策略 苏州中心城区


【摘要】:建筑综合体是以混合使用为理念,承载多种功能、并使其相互协调、互补共生的建筑围合空间。在满足多样生活需求,聚集城市经济活动,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方面效用明显。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深入,社会发展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矛盾严峻,集约化土地混合使用成为城市必要发展模式。建筑综合体投资大规模向二三线城市倾斜,受到资源环境、经济实力、政策条件、人口聚集、消费水平等客观条件限制,许多面临统筹安排建设的问题。如何利用建筑综合体,创新城市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需求,适应城市空间系统发展,是未来城镇转型的关键。本文以苏州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从布局与发展视角,探讨建筑综合体可持续建设问题。首先,根据国内外综合体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梳理苏州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体的类型演化历程和空间分布轨迹。其次,针对苏州中心城区建筑综合体发展特征,总结其规模总量、功能业态、空间分布、交通组织、环境设计、运营管理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上述综合体布局发展问题,从调整功能结构、结合地域特色、完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建筑综合体发展策略。同时抓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契机,提出以TOD统筹指导,构建了建筑综合体等级体系,进行分区控制与引导,提出不同等级建筑综合体建设要求以及统筹建筑综合体与站点一体化建设。建筑综合体的投放既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要在市场可支持范围内;设计既要立体统一,又要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空间布局要结合公共交通系统、创新空间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以此合理配置、合理布局和健康运营。
[Abstract]:Building complex is the concept of mixed use, carrying a variety of functions, and make it mutually coordinated, complementary and symbiotic building enclosed space, in order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life, gathering urban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nd land use is severe. Intensive mixed use of land has become the necessary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city. The investment of building complex is inclined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tier cities on a large scale, which is subject to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conomic strength, policy conditions and population accumulation. With the restriction of consumption level and other objective conditions, many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construction. How to make use of the building complex, to innovate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resources, to mee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n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system. It is the key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omplex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yout and development, taking Suzhou central city as the research scop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mplex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building complex are summarized. This is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urban complex of Suzhou central urban area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yp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ck. Secondly,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omplex in Suzhou central urban area, summed up its total scale, functional status.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number of problem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complex layout development, from the adjustment of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building complex grade system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D to carry out zoning control and guidance.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complex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complex and site are put forward. The project of building complex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but also be within the scope of market support. The design should not only be three-dimensional unity, but also coordinate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pace layou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novation space system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香珍;;浅析城市建筑综合体[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7期

2 韦me春;向科;;文化建筑综合体文商结合模式探究[J];华中建筑;2012年12期

3 王娜思;张阿荔;;建筑综合体设计浅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16期

4 梁海岫;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构成初探[J];南方建筑;2000年02期

5 孙澄,梅洪元;当代高层建筑综合体的形式创作探索[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邓晓红;教育建筑综合体——新世纪高校教学楼建筑发展趋势[J];新建筑;2003年S1期

7 李晔;;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以“杭州市民中心”为例[J];城市交通;2006年02期

8 李丹丹;穆永双;党奇;;浅议建筑综合体发展历程及趋势[J];才智;2010年13期

9 黄骏;林燕;;展览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J];江西科学;2010年04期

10 万昆;;建筑综合体“城市化”特征初探[J];华中建筑;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戴晓华;荣丽华;;以住宅为主的建筑综合体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朝;;建筑综合体生活给水方案分析[A];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丁凯;建筑综合体:营与销的互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郭灿;建筑综合体构筑城市新景观[N];中国建设报;2003年

3 网文;建筑综合体渐成气候[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章方;建筑综合体构筑城市新景观[N];中国建材报;2003年

5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吴金标邋朱伟泉;建筑综合体初步解析[N];建筑时报;2007年

6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公司 张雅丽;建筑综合体——高首位度城市发展的良方[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谢红玲;CBD建设呼唤建筑综合体[N];中国经营报;2002年

8 谭笑;建筑综合体成2005市场主旋律[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桢栋;“合”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3 牛力;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铄;现代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建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张宏玉;东北商业建筑综合体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於蔓;BRT中心站与交通枢纽型建筑综合体衔接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何成武;城市地铁站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林琳;苏州中心城区建筑综合体布局与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6 温以舟;都市建筑综合体规划定位研究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7 罗冲;基于集群形态理论的当代西方建筑综合体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吴蕙;设计结合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浅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9 连峰;组解式高层建筑综合体设计模式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崔超;基于多雇主特征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9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39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