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地下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3 15:23
【摘要】:某教学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1层顶部布置的跨度为32.6m大跨梁,因承担0.5m厚的覆土、自重和活载,其挠度和裂缝较大,故大跨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重点研究解决张拉预应力筋时预加力对挡土墙、窗井墙的内力影响较大的难题。在设计方面,采用边跨梁预应力筋张拉端布置在形心处,达到减小张拉端附加弯矩的影响;在施工方面,通过优化结构的施工顺序,采用主体整浇,挡土墙和窗井墙留缝后浇,配合预应力梁的施工,能够得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Abstract]:Th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system is adopted in a teaching building. The span of the top of the first basement is 32.6m long span beam. Because of the 0.5m thick overburden, heavy and live load, its deflection and crack are large, so the long-span beam adopts the technique of bonded prestress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restres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 force of retaining wall and window wall. In the design aspect, the side span beam prestressed tendons are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amb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additional bending moment at the tension end. In the construction aspect, through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of the structure, the main body is poured in whole, the retaining wall and the window wall leave the joint after pour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beam, the structure system can be safe and applicable,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508164) 河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13480028)
【分类号】:TU378.2;TU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钰洲;;有粘结预应力在广州越秀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年09期

2 刘俊岩,王贤,周波;86m超长箱梁有粘结预应力后张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0年01期

3 郭建通,杨奇勇;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工业建筑;2001年04期

4 帅明良,苏滔,王学安,李文浪,李良任,高宇;湖北出版文化城有粘结预应力施工[J];施工技术;2001年07期

5 阮文川;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科教实验中心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2年S1期

6 顾建平,刘建华,张国华;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涂东;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8 吴素林,李钧;某厂房三跨连续梁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6期

9 林永秋,张迈;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要点[J];浙江建筑;2005年06期

10 杜朝阳;;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监督[J];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红霞;李凤霞;蒋沧如;;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技术[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2 帅明良;王学安;李文浪;李良任;高宇;;湖北出版文化城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凯;南建林;周建康;;有粘结预应力扁锚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许曙东;王菲;王先峰;;33.8m跨度有粘结预应力大梁设计与施工技术[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延春;;奥林匹克大厦有粘结预应力框架梁施工技术[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6 闫宝祥;闫卓;;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应用效果研析[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燕国强;;40米跨度门顶梁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与施工[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8 陈涛;刘五军;;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桥盖梁施工工艺[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9 王局堂;周心林;;军科室内体育活动用房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柱施工技术[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赵公华;于治磐;张大航;刘湛;;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盖爽;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华建筑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代桂富;混凝土框架梁的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分析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8年

2 王磊;增大截面有粘结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9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69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