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马克思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新探

发布时间:2018-03-10 01:30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社会形态 出处:《学术论坛》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人类社会总体来说依次经历了以石器为客观尺度的游牧社会,以铜器、铁器为客观尺度的农业社会,以机器为客观尺度的工业社会,人类社会目前正进入以客观尺度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目前学界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借鉴当代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把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观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恰恰相反,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借鉴了马克思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并依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
[Abstract]:According to Marx's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forma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has experienced a nomadic society with stone tools as an objective yardstick,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with bronze ware and iron ware as an objective yardstick. An industrial society with machines as its objective yardstick, At present, the human society is entering an information society marked by the objective yardstick.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believe that Marxism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modern bourgeois scholars to divide human history into a fishing and hunting society,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and a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viewpoi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o enrich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formation is not tenable. On the contrary, contemporary western bourgeois scholars have borrowed Marx's thought of social forma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理论课部;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15BKS068)
【分类号】: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R·派克;唐仲勋;叶南客;;工业社会学和工业社会[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5年07期

2 薛世平;科研与时代发展的关系[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年03期

3 萨马尔斯卡娅,李国海;工业社会面临变革(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4期

4 李琮;西方国家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J];时事报告;1998年03期

5 木下悦二;东亚的转化[J];中外管理导报;1996年03期

6 乌尔里希·贝克,王武龙;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下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5期

7 萨马尔斯卡娅,李国海;工业社会面临变革(中)[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5期

8 萨马尔斯卡娅,李国海;工业社会面临变革(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6期

9 卿家康;;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J];科技智囊;2000年10期

10 约翰·奈斯比特;朱佳穗;安强;;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J];国际经济评论;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顺基;;知识创新不能没有逻辑[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小组提供;创新型城市的九大特征[N];科技日报;2010年

2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全球信息基础委员会高级顾问 Ernest J.Wilson Ⅲ博士;亚洲经济: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性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洪黎明;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N];人民邮电;2006年

4 吴刚平;道德教育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N];湖北日报;2003年

5 盛邦和;市场·工业社会向何处延伸[N];解放日报;2007年

6 李明涛;警惕500强背后的“危机”[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韩震 王晶 曲瑞华;课程改革的社会生活根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鲍宗豪;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N];学习时报;2001年

9 郭庆婧;半个世纪,,信息社会从乌托邦走向现实[N];人民邮电;2005年

10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 吕伟超;“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态之美[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1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591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