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我国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分析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03-29 09:01

  本文关键词:我国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分析与路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的逐渐变暖就开始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密切关注,这是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环境问题,它在更深层次方面反映出来的是能源模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到2010年达沃斯年会的召开;从2011年中国发布实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2年中国两会期间相继出台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从各国的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的竞争,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污染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失灵,正在制约着低碳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国也不例外。 该文章利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征收碳税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应该征收碳税的结论,并设计了碳税征收范围和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征税环节、碳税收入的用途、碳税优惠以及碳税税收收入归属等,然后对我国征收碳税产生的经济效应,即国内效应和国际效应两大方面,具体包括GDP增长的效应、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效应、两型社会建设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产业竞争力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一定要建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即不仅要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且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并且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政策工具,实行差别税率以及税收宽免政策,而且对于所得碳税收入首先要进行补贴生产的间接税,通过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运用,最终顺利平稳地推进全社会低碳经济目标的成功实现。
【关键词】:能源模式 温室气体 低碳经济 市场失灵 碳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12.42;X19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结构安排15-16
  • 1.4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16-17
  • 第2章 碳税相关内容介绍17-27
  • 2.1 碳税的概念及其特性17-18
  • 2.1.1 对碳税的理解17
  • 2.1.2 碳税的特征17-18
  • 2.2 中国开始碳税的理论基础18-21
  • 2.3 中国开征碳税的现实依据21-27
  • 2.3.1 从总量排放方面来看我国CO_2排放情况21-24
  • 2.3.2 从区域角度来看我国CO_2排放情况24-25
  • 2.3.3 从EKC(库兹涅茨曲线)角度分析我国CO_2排放情况25-27
  • 第3章 碳税政策的设计路径27-39
  • 3.1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碳税”分析27
  • 3.2 中国碳税的设计路径及注意问题27-33
  • 3.2.1 中国碳税的设计路径27-31
  • 3.2.2 中国碳税设计路径应注意问题31-33
  • 3.3 国外征收碳税的经验借鉴以及中国征收碳税的方案描述33-39
  • 3.3.1 国外征收碳税的经验33-36
  • 3.3.2 国外开征碳税的经验总结36-37
  • 3.3.3 中国征收碳税的方案描述37-39
  • 第4章 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效应分析39-50
  • 4.1 国内效应39-43
  • 4.1.1 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39-42
  • 4.1.2 碳税政策对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效应分析42
  • 4.1.3 碳税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42-43
  • 4.2 国际效应43-50
  • 4.2.1 碳税政策对我国的出口效应分析43-47
  • 4.2.2 碳税政策对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效应分析47-49
  • 4.2.3 碳税政策的国际效应分析49-50
  • 第5章 我国征收碳税的政策路径比较与选择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华;;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2 陈炫伊;;低碳背景下我国开征碳税的建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3 蔡伟;麻昌港;;低碳税收政策的国外启示、理论机制以及应对措施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06期

4 郑爽;消减碳排放 获得利润——美国的机会[J];中国能源;2001年10期

5 ;财政部报告:未来5年或可开征碳税[J];造纸信息;2009年12期

6 韦晓倩;唐辰华;;碳税制度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年33期

7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邢丽;施文泼;;基于国际协调视角的我国碳税制度构建[J];税务研究;2011年01期

8 张景华;;碳税的产业竞争力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9 陈秀梅;;碳税与许可证交易的对比分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有必要择机开征碳税[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蔡德发;毛思佳;陈君;;碳税的经济分析与规制设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丁丽;;节能减排中清洁技术应用的策略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耿伟;徐双双;;碳税、碳排放权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王晓燕;;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制改革路径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伟华;;WTO主要发达成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评述[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10 黄宇;朱志超;李琳;;发展低碳经济应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导向[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良;横琴或首征“碳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吴睿鸫;碳税开征不能损害公众福利[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气候变化与清洁发展机制工作组 谈尧;中国该实行怎样的碳税制度[N];中国财经报;2009年

4 农工党中央;制定碳税政策 促进产业升级[N];中国环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桂琴;碳税渐近[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温娜;碳税征收渐行渐近[N];财会信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郭锦辉;碳税开征“十二五”有望破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钟良;“碳税征收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舒;航空碳税:欧盟的阳谋[N];国际商报;2011年

10 吴睿鸫;开征碳税应当避免公众福利受损[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2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瑞彬;美国气候政策之辩(2001-2008):支持联盟框架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4 张明文;中国煤电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谭显东;电力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易经纬;广东电力低碳转型研究:路径、政策和价值[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姜海洋;促进发电环节节能减排的煤电产业链合作优化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袁迎菊;煤炭产业链低碳演化机理及路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黄文旭;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清;我国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分析与路径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2 吕斯琳;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税制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红莲;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碳税实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年

5 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8 胡淼;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周玄平;在中国实施碳税的制度构想[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周超;我国碳税征收的可行性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分析与路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