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下的碳排放趋势
本文关键词:广西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下的碳排放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节能减排已经开始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契机,如果能够深入的对各省区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对进一步在为省区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减排的责任分配需要综合多种因素,除了地区的经济总量之外还要考虑都各个地区的发展机会公平,也要考虑到地区的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发现,如果一些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比较强,那么在区域发展平衡原则下,对整体的碳减排水平降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各行政区的排放趋势,以作为衡量各区碳减排能力的基础。广西地处华南沿海,缺煤少油无气让广西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能源自给率小足,而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又过于刚性;同时广西紧邻珠三角,且作为“中国一东盟”交往中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凸显,因此对广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基于这些原因,本文选择将广西作为研究区域,试图探究广西在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从而为其能源结构调整与实现碳排放控制下提供可行性的分析。本文的的研究是从探究在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下广西是否存在能源和碳排放高峰的问题而引出的。首先,本文研究了经济最优控制在无碳减排的约束下的问题:通过一些系列的增长模型、效用模型等推导从而最终得到了广西的能源强度与最优经济增长速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紧接着,本文将该有关经济增长速率与能源强度的模型应用到估计广西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及相应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趋势进行探究。在发展探究上,本文不仅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基准情景预测,还进一步推演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预测。结果发现,广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碳排放高峰的。2050年将会出现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高峰,其高峰碳排放峰值为134.82Mt C;如果考虑产业结构调整,高峰碳排放峰值为117.55Mt C,峰值将降低14.69个百分点,高峰期也会从2050年提前至2045年出现。通过比较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后,2015年至2055年期间累积地区生产总值估计将减少4万亿元,排放将减少4788.89Mr C,减排的机会成本为估计为0.8352万元/tC。这些数据为广西在制定未来的减排计划提高参考。但是,面对国家对碳减排方面的规划,还需要针对国家提出出出的降低碳排放强度进行考量。本文进一步结合研发强度、排放强度与内生的能源强度预测碳排放强度控制下的碳排放趋势与经济增长路径。最终结果发现,在碳排放强度控制下,技术进步率相比无碳排放强度控制下高了,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着积极作用,可以改善过去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生态经济有着重要意义。随后,文章对碳排放强度控制下的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一是最优路径的对应值在研发强度上限提高后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提高研发强度的上限的作用力有限;二是社会计划者在研发强度上限提高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减排措施储备,而采取有效减排措施的时间也会受到推迟;三是碳排放强度路径会受到研发强度上限提高的影响,表现碳排放强度先升后降,前缓后急,在下降后期速度加快。四是如果提高研发上限水平.那么,有效的减排措施将会受到滞后的影响,排放强度指标显著下降的时间也会延后后,因此碳排放总量也相应有了大幅的。文章最后,针对未来广西的节能减排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广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X19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一、引言10-13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1
- (四) 论文结构11-12
- (五) 可能的创新点12-13
-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3-17
- (一) 理论基础13-14
- 1. 经济能源动力学13
- 2. 碳排放核算相关理论13
- 3. 资本存量的估算13-14
- 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14
- (二) 文献综述14-17
- 1. 经济与环境资源14-15
- 2. 经济与气候保护15
- 3. 经济与气候集成评估15
- 4. 减排目标与最优控制15-17
- 三、广西经济结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历史轨迹与特征17-25
- (一) 经济结构历史轨迹与特征17-18
- (二) 广西产业结构变迁轨迹与特征18-20
- (三) 能源消费历史轨迹与特征20-23
- (四) 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历史轨迹23-25
- 四、自由排放下广西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与碳排放趋势25-39
- (一) 模型介绍25-28
- 1. Moon-Sonn原始模型与改进25-27
- 2. 模型求解27-28
- (二) 数据来源及参数估计28-33
- 1. 资本存量的估算28-30
- 2. 生产函数参数30-31
- 3. 总人口与劳动力31-32
- 4. 效用函数参数32-33
- (三) 模拟结果33-39
- 1. 能源强度预测33-35
- 2. 经济增长预测35-39
- 五、碳排放控制下广西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与碳排放趋势39-56
- (一) 模型介绍39-43
- 1. 模型的构建39-42
- 2. 模型的求解42-43
- (二) 数据来源及参数估计43-45
- 1. 能源强度动态参数方程43-44
- 2. 能源知识资本积累方程参数44-45
- (三) 模拟结果45-52
- 1. 经济增长路径46-48
- 2. 研发投资路径48-49
- 3. 排放强度降低路径49-50
- 4. 能源消费及碳排放路径50-52
- (四) 敏感性分析52-56
- 1. 对经济增长路径与社会福利效用的影响52
- 2. 对研发投资路径的影响52-53
- 3. 对排放强度路径的影响53-54
- 4. 对碳排放路径的影响54-56
- 六、结论与展望56-58
- (一) 主要结论56
- (二) 政策建议56-57
- (三) 研究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广西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下的碳排放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