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融资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7 23:09
【摘要】:可转债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其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受到了融资方和投资方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实现成倍地增长。相比于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的成熟,我国公司进行可转债这一融资方式起步较晚,随着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其给学者带来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国内有关可转债的理论和研究应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06年-2014年沪深两市进行可转债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融资后公司的经营绩效,短期、长期市场绩效表现进行研究,以期对现有的理论研究有所补充,对投融资实践活动和监督管理措施有所借鉴。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可转债融资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营绩效包括公司的以财务指标体现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市场绩效包括公司股价的短期和长期表现。在实证部分,重点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将发行可转债的公司的各项绩效指标与行业中位数水平,行业内规模、盈利相当的公司的绩效指标对比分析,增加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普遍性。本文的研究表明:(1)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后整体的平均经营绩效表现下滑超过行业中位数水平,且可转债发行前公司的业绩表现增长越多,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市值越低,发行后业绩变脸的情况越严重。上市公司可能仅仅利用可转债作为一种变相的权益融资手段,并非为了匹配新的投资项目、改善经营业绩而选择可转债再融资。(2)进行可转债融资的上市公司在中长期的时间跨度内,股价整体而言较市场指数取得了更优的表现,尽管整体的业绩呈现下滑趋势。从个体上看,其中经营业绩取得增长的部分公司,其股票更易受到二级市场的青睐。
【图文】:
图3-邋1可转债融资影响公司绩效的途径逡逑1优化资本结构逡逑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权益的比例配置情况,最优资本结构能最小化企业成本,与此同时,企业的价值能够达到最大化。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外变化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得企业无法一直保持绝对的最优资本结构,只能寻动态的相对最优资本结构,并且在投融资活动中继续调整优化。逡逑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资本结构的选择中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风险最小与股东收益最大不可兼得。从资本市场的运行来看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具备双重特点的可转债融资近年来映入了上市公帘。由于可转债转股期限的法律约束,债转股的实行行为至少在融资完成的6后,对于企业中长期的资本结构具有自动调整机制。上市公司在可转债融资后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即净资产收益率,,在可转债融资期,随着投资收益的流入,业绩与股价表现较佳时,债转股的行为使得企业的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6年1月-2014年12月沪深两市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数逡逑据显示,在2006年至2014年,成功发行了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共计91家,发行数量的逡逑年度分布如图4-1所示:逡逑18逡逑^逦|逦|逦逦,逡逑I1:逦I逦(逡逑l邋!::邋■邋■邋|邋■逡逑0邋m逦媝逦fcl逦m邋m邋
本文编号:2587831
【图文】:
图3-邋1可转债融资影响公司绩效的途径逡逑1优化资本结构逡逑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权益的比例配置情况,最优资本结构能最小化企业成本,与此同时,企业的价值能够达到最大化。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外变化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得企业无法一直保持绝对的最优资本结构,只能寻动态的相对最优资本结构,并且在投融资活动中继续调整优化。逡逑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资本结构的选择中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风险最小与股东收益最大不可兼得。从资本市场的运行来看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具备双重特点的可转债融资近年来映入了上市公帘。由于可转债转股期限的法律约束,债转股的实行行为至少在融资完成的6后,对于企业中长期的资本结构具有自动调整机制。上市公司在可转债融资后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即净资产收益率,,在可转债融资期,随着投资收益的流入,业绩与股价表现较佳时,债转股的行为使得企业的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6年1月-2014年12月沪深两市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数逡逑据显示,在2006年至2014年,成功发行了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共计91家,发行数量的逡逑年度分布如图4-1所示:逡逑18逡逑^逦|逦|逦逦,逡逑I1:逦I逦(逡逑l邋!::邋■邋■邋|邋■逡逑0邋m逦媝逦fcl逦m邋m邋
本文编号:2587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58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