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27 07:17
本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现代世界经济相对于马克思那个年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劳动价值论是否已经过时了呢?本文以笔者阅读《资本论》时产生的三个疑问为起点对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构成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察。文章首先回顾了劳动价值论中价值构成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回顾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正是随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然后笔者列举了阅读《资本论》时发现的劳动价值论中价值构成理论的三个疑问,即,商品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适用性以及劳动力的价值解释。文章通过回顾和分析相关文献,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这几个疑问的观点,,并做出了简要的评价。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一些新的价值构成理论试图否定或修正劳动价值论,文章考察了其中最为典型的三个观点,即,知识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服务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的一些主要结论是:第一,马克思考察经济现象时,忽略一些当时的经济现象是合理的。第二,笔者提出的三个逻辑问题都可以归于一个问题,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解释可大量复制的商品的价值,而对不可以大量复制的商品的价值缺乏解释力。第三,试图否定或修正劳动价值论的新的价值理论并没有解决劳动价值论最核心的缺陷,也就是第二点中的问题。只有寻找到合适的主观价值尺度才可以对当今的经济现象作出更为完善的解释。这也是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1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引言7-10
- 1.1 本文的选题原因7-8
- 1.2 文献综述8-10
- 第二章 劳动价值论的简要回顾10-18
- 2.1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思想10-13
- 2.1.1 威廉·配第与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10-11
- 2.1.2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11-13
- 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3-18
- 2.2.1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4-15
- 2.2.2 劳动的二重性15
- 2.2.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
- 2.2.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5-18
-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的三个逻辑问题18-23
- 3.1 商品的定义18-19
- 3.1.1 马克思的商品定义及问题18-19
- 3.1.2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重要性19
- 3.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9-20
- 3.2.1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及其逻辑上的问题19-20
- 3.2.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适用范围20
- 3.3 劳动力的价值20-23
- 3.3.1 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的解释20-21
- 3.3.2 劳动力价值的解释中的逻辑问题21-23
- 第四章 马克思对于三个逻辑问题的解释及评价23-33
- 4.1 马克思关于服务的观点23-27
- 4.1.1 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观点23-25
- 4.1.2 马克思关于运输业和包装业的观点25-26
- 4.1.3 简要评述26-27
- 4.2 马克思忽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能说明的经济现象27-28
- 4.2.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适用范围27
- 4.2.2 非可再生的产品不应该排除在经济学研究之外27-28
- 4.3 马克思对于劳动力价值的相关解释28-29
- 4.3.1 马克思对于教育成本的忽略28
- 4.3.2 马克思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观点28-29
- 4.4 马克思忽略某些经济现象的原因29-33
- 4.4.1 从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看马克思对一些因素的忽略29-30
- 4.4.2 马克思整个劳动价值论是以事实为中发点的30-33
- 第五章 三种新的价值理论33-44
- 5.1 知识创造价值的观点33-37
- 5.1.1 知识创造价值的观点简介33-34
- 5.1.2 知识创造价值的观点批判34-36
- 5.1.3 知识型产品的广泛使用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真正挑战36-37
- 5.2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37-40
- 5.2.1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简介37-38
- 5.2.2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一个假想例证的批判38-39
- 5.2.3 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39-40
- 5.3 服务创造价值的观点40-44
- 5.3.1 服务创造价值的观点简介40-41
- 5.3.2 服务价值论遇到的问题41-44
- 第六章 简要总结44-47
- 6.1 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44-45
- 6.2 价值的主观性45
- 6.3 价值是主客观的统一45-47
- 参考资料47-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成碧;关于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思考[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2 王莉霞,刘振彪,庞任平,苏宁华,刘宏,张文璋,尚卫平,夏南新,周渭兵,张金明,陈武平,邱雅,黄耀军,孙国雄,常宁,张建华,李少斌,黄瑞庆,徐明生,朱小斌;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才能使我们坚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经济评论;2001年01期
3 李江帆;在第三产业崛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动态;2001年07期
4 杨继国;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驳“知识价值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李江帆;服务产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6 刘英杰,张仲秋;知识价值论[J];理论探索;1999年01期
7 张华夏;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1102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0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