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行政垄断的形成及治理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行政垄断 形成机制 治理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了规制机构与垄断厂商间的重复博弈模型以分析行业行政垄断产生及维持的微观机制。结果显示,如果规制机构更多考虑经济增长、规制机构与垄断厂商间存在旋转门以及规制权力相对集中的条件下,无论垄断厂商具备何种产权性质,厂商主动型行政垄断都有可能作为一种特定的制度安排而出现。在渐进式改革背景下,本文认为行政垄断的治理应关注在规制机构与垄断厂商之间设立防火墙、引入多个规制机构并实行标尺规制以及由政府组建新的垄断厂商以形成一定程度的有效竞争等三个方面。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epeated game model between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monopoly firms to analyze the micro mechanism of the emergence and maintenance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 the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regulatory agencies consider economic growth mor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re is a revolving door between the regulatory agency and the monopoly manufacturer and the regulation power is relatively centralized, no matter what kind of property right the monopoly manufacturer h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adual reform,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governance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should focus on setting up a firewall between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monopoly manufactur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carries out scale regulation, and sets up a new monopoly manufacturer by the government to form a certain degree of effective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轨经济条件下网络型产业竞争政策研究”(批准号70973066)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推进区域性垄断产业改革研究”(批准号2008RKA049)
【分类号】:F062.9
【正文快照】: 一、引言行政垄断是政府机构运用公共权力对市场竞争的限制和排斥,在行政垄断存在的领域,公共权力取代市场机制完成资源的配置过程。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通过向政府机构提供转移支付形成串谋以维持其垄断地位不同,在我国当前经济系统中,政府机构直接或间接对市场进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兰品,张秀生;试论发达国家的行政垄断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2 张宇燕;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弈——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创建为例[J];经济研究;1995年06期
3 张会恒;论政府规制机构形式的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3期
4 过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2期
5 王晓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道友;公用企业滥用垄断地位成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饶爱民;地区封锁的成因探析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赵翠霞,张于心,孙毅,陈志业;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郑志来;袁汝华;;移动通信行业不合理话费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曲振涛,尹妍;新经济条件下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6 王绍岩,谢世昌;电信业务资费管制的理论基础及原则[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赵振铣,向强;防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纵向串谋的机制设计[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8 唐要家;刘大伟;;公用企业滥用行为与“混合型”管制改革[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9 王为农;关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8期
10 谢贞发;民营化改革的所有权结构选择[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2 王海龙;;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困境与出路——河南L县自来水公司整体出售的案例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张晓亮;;行政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租金最大化解释——以中国民航的放松管制为例[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王述英;赵卓;;西方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梅昀;洪涛;;推进农村住房产权制度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李建琴;顾国达;;蚕茧价格管制的原因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论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重组与变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与体制变迁(1949—200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陈富良;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4 张湘赣;中国反垄断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5 郑鹏程;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沈如军;国有商业银行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7 金范仲;反垄断法的涉外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姚枝仲;市场化的增长与波动效应[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王金祥;生产前沿面构造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天弟;中国反垄断法一般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2 黄智虎;反垄断法的垄断认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秦占欣;中国民航运输业放松政府管制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4 张静;中外企业兼并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陈宇峰;转轨经济中的中国竞争性产业发展与战略演进研究——以中国家电产业发展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6 吴华明;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选择[D];福州大学;2003年
7 陈晓东;我国电信价格管制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娄正前;当代中国反垄断法基本原则的法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程益群;论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及其反垄断法规制[D];安徽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赵英才;电信网络运营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思路[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3 于立,肖兴志;规制理论发展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4 陈佳贵,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5 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9期
6 于良春,于华阳;自然垄断产业垄断的“自然性”探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1期
7 于良春;丁启军;;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以中国电信业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8 刘蔚;;我国网络型基础产业改革的绩效分析——以电信、电力产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8期
9 胡鞍钢,过勇;转型期防治腐败的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10 谭劲松,黎文靖,谭燕;企业合并中的多方利益博弈——一项10起换股合并案例为基础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产业序列: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金小明;;理想体制及其形成机制的发现:计消市产模式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反思与检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沈越;邱晨曦;;从理性预期到近似理性预期——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研究的新动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于立;;规制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孙飞;;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道德风险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延晶津;;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晓飞;;马克思的治学精神与新一代经济学人的责任[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辉;;资源型经济运行研究综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国明;打破行政垄断刻不容缓[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过勇 胡鞍钢;不可低估行政垄断造成的经济损失[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3 王永波;行政垄断与虚拟经济[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朱锡平 邹之勇;规制行政性垄断 创建有序市场秩序[N];发展导报;2001年
5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卓元;垄断行业应当积极引入竞争[N];人民日报;2002年
6 马钧;经济市场化与法制相互促进[N];泰州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钮怿;从易宪容辞职看经济学的“股评化”[N];文汇报;2007年
8 工经所 魏后凯 白玫;当前经济区域学重大理论前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10 市政公用局局长 孙宣东;引入竞争机制走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新路[N];临汾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溪;集聚经济形成的内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马哲明;信息消费机制及效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六;社会资本:形成机制与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叶建亮;交易扩展中的信用——一个制度与组织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颖捷;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优化研究——以供水、管道燃气、铁路运输、电力和电信产业组织为例[D];暨南大学;2001年
6 朱华友;空间集聚与产业区位的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董理;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研究及对中国实践的初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乔晓云;西方经济学中垄断理论的演进[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4 潘海波;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罗旷怡;经济全球化下反垄断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沈雪容;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霞;网络型产业进入壁垒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8 宋红坤;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黄丽惠;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华;网络经济环境下数字产品的市场均衡与定价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0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