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动关系的理论界定及探索
本文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理论假定 新的释义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将马克思经典"成反比"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即假定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面的变化,并假设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幅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呈现正向变动趋势的结论。
[Abstract]:The reverse ch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unit commodity value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of classical Marxist labor value theory. We make a new assumption of labor factor in Marx's classic theory of "inverse proportion". That is, assuming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ith the change of objective factors of labor,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labor also change in the same way, and assuming that the range of changes of subjective conditions of labo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labor, then,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trend betwee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modity value.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艳,程恩富;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2 孟捷;;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光伟;;人力资本、企业家与价值决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企业视角剖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6期
2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是最科学的企业理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J];经济经纬;2003年05期
4 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唐晓东;投资视角下城市公用企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丽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恩富;科学地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兼立“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J];财经研究;2001年11期
2 程恩富,顾钰民;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拓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3 马艳;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之争的探讨[J];学术月刊;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衔;;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2 殷如宏;正确认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学习《资本论》札记[J];现代经济探讨;1996年12期
3 马艳;;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动关系的理论界定及探索[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4 陈孝兵,李广平;“新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迷失及其回应——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辩证关系的重新阐释[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5 刘解龙;全面认识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J];当代财经;1996年12期
6 王浩军;;论自然资源价格与现实商品价值的关系[J];中国物价;2006年11期
7 张忠胜;;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本质与现象[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8 崔义成,於全收,李爱明;市场价值——劳动价值理论深化认识的一把钥匙(上)[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刘解龙;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新探[J];经济问题;1992年06期
10 胡仪元;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层次及其与商品价值量决定的关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世祯;;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茂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朱殊洋;;基于马克思框架的考察:工资增长战略的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马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假定条件的现代修正及理论创新——基于劳动条件假定的分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卫兴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7 任治君;;价值计量方法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范嘉;;论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9 肖灼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10 谷书堂;王璐;;价值创造、产品分配和剥削关系的嬗变[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元市元坝中学 文志诚 元坝区石井铺小学 王晓清;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N];学知报;2011年
2 黄佶;问题的核心:劳动生产率[N];国际金融报;2002年
3 罗润东 赵明(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关注劳动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张海涛文县一中教师;浅谈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N];陇南日报;2009年
5 陆铭;何时不用“衬衫换飞机”?[N];解放日报;2006年
6 晓亮;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深圳特区报;2005年
7 清议;借产业升级摆脱内需困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张宇燕;解读新经济[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徐滇庆;谁有竞争力谁就是狼[N];证券时报;2001年
10 傅勇;如何才能阻止鸡的死亡?[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3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鲁保林;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与现实[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赵春艳;价值源泉与价值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8 王练文;公共养老金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践与政策研讨[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春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及转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许崴;商品差异化与社会福利增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叶环;全球化背景下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7年
2 郭玉娇;产业集聚、基础设施与城市生产率[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用芳;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高等职业教育[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美莹;希克斯关于市场经济兴起条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建国;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邢华彬;论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与现实[D];南开大学;2011年
7 王成成;技术进步引致山东省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王虎林;关于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再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焦芳;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崔占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98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9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