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居民消费的碳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8 00:35

  本文选题:居民消费 切入点:碳排放 出处:《世界经济》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另外,中间投入结构和产品消费结构有"高碳化"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不可忽视的因素。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carbon emissions caused by Chinese residents' consumption from 1992 to 2007 and their sectoral distribution. The influence of seven factors on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ese residents increased rapidly from 1992 to 2007.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and the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of residents mainly come from indirect emissions caus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non-fossil energy products and services. Most of them come from the consumption activities of urban residents.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sample period, the rapid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ese resident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scale of consumption of energy products and non-energy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decrease in energy intensity and changes i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effectively inhibit their increase, whil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use in the production sector have less impact on them. In addition, there is a "high carbonization" trend in the mix of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product consumption, It has become a factor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o affect the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of resident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9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313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714) 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12A009)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育发展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X196;F1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2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丽敏;兰宜生;;环境所有权、贸易结构变迁与污染分布——基于超边际经济学框架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2 黄敏;;中国消费碳排放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3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4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沈源;毛传新;;加工贸易视角下中美工业贸易隐含碳研究:国别排放与全球效应[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仇方道;沈正平;张敬;佟连军;;基于脱钩模型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8 董敏杰;梁泳梅;李钢;;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9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10 王文举;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湃;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顾春太;跨国公司垂直分离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薛智韵;中国贸易成本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温怀德;中国经济开放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殷宝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锐;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欧阳洋;中日韩贸易竞争优势再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钟歆s,

本文编号:1581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81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