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技术-制度二分法的理论演进
本文选题:演化经济学 切入点:技术与制度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演化经济学是一门借鉴生物学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演变规律的科学,尽管演化经济学存在着不同的分支和研究方法,但它们都把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作为研究的主题,即坚持技术-制度的二分法。早期的演化经济学也称为制度主义,其代表人物凡勃伦提出了经济行为模式的技术-制度或工具-仪式的二分法,该方法被艾尔斯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并被称之为凡勃伦-艾尔斯传统。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斯特等人继承和发展了技术-制度的二分法,并且对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影响,现代演化经济学进一步发扬了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提出了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建立现代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Abstract]:Evolutionary economics is a science that uses biological methods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 and economic behavior,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branches and method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But they all regar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s the subject of study, that is, insist 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The early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s also called institutionalism. Its representative, Veblen, proposed a techno-institutional or instrumental-ritual dichotomy of economic behavior patterns. This method was further developed and popularized by Ayers and called the Van Buren Ayers tradition. Foster,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echnology-system dichotomy. And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Moder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has further developed the idea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of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This view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东北财经大学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中心项目
【分类号】:F091.3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立宏;;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解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冯海华;张为付;;网络经济下模块化价值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海龙;中国特色中小企业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云;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徐立;产业集群嬗变动力与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林琳;企业战略网络自组织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虎涛;;演化经济学的时间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靳涛;关于演化经济学思想的比较:凡勃伦、熊彼特、哈耶克[J];经济科学;2002年04期
3 杨虎涛;;演化经济学——无序态及其整合[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杨亚丽;刘春梅;;演化经济学发展历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6期
5 王大江;;现代演化经济学展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6 贾根良;后发优势的演化创新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杨虎涛;;回归“大”社科的艰难之旅——演化经济学发展中面临的学科融合难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8 杨虎涛;;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04期
9 宋德勇;许广月;;演化理论视角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批判与重建[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10 卢现祥;;演化经济学:如何更好地传播与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商孟华;;演化经济学方法论述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凯南;;不完全合同理论——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视角[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凯南;;西方演化选择理论新进展[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少安;孙圣民;;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凤义;;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的方法论探讨——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傅沂;刘汉民;吴丽锋;;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的转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商孟华;;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和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少安;黄凯南;;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宋胜洲;;基于知识的演化经济学——对基于理性的主流经济学的挑战[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郭殿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黄凯南;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N];光明日报;2010年
2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蓬勃发展的演化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西南财经大学 张合金 王辉;浅析演化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4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演化经济学:第三种经济学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陈劲 王焕祥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演化经济学:由经验实证走向逻辑实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的综合:第三种经济学体系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7 贾根良;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N];光明日报;2004年
8 西南财经大学 张合金 王辉;用生物演化来解读经济问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李子明 王磊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演化、创新与包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妍字;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产业组织变迁的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傅沂;产业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陆瑾;产业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蓉;理解制度的演化[D];辽宁大学;2008年
5 王谦;基于演化结构的产业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罗昌瀚;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杜金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技术、制度与资本的耦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袁春晓;产业组织演化论[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比较论域的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方华;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探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何恒远;技术与制度的互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4 周海;“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技术与制度[D];厦门大学;2001年
5 王江波;经济演化及其突现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智;创新理论与政策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蔡晓倩;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旅游目的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伟丽;生物进化与技术创新演化的同构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刘宗梅;产业融合类型与产业演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洪莲;技术进步与并购的互动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0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1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