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哲学批判与资本批判的双重革命——马克思对现代性解放逻辑的批判超越

发布时间:2018-03-21 12:21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现代性 出处:《求实》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性的解放逻辑在质料层、制度层以及理念层推展。在质料层上,工业化和技术化的发展,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在理念层上,现代性用"元叙事"的宏大话语为人们勾勒出解放的美好图景;然而在制度层上,现代性为人们展示的却是一条"资本逻辑",这就导致了精神图景与现实状况的矛盾,构成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深层悖论。马克思要求以实践原则取代现代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现实革命手段颠覆现代性带来的资本逻辑统治,以达到对现代性解放逻辑的双重革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现代性解放逻辑的虚无本性,探究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Abstract]:The liberating logic of modernity develops in the material layer, the system layer and the idea layer. In the material lay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ve laid the sufficient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human libe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idea layer, Modernity uses the grand discourse of "meta-narrative" to draw a beautiful picture of liberation for people, but on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modernity shows people a "capital logic", which leads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piritual prospec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Marx called for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to replace the modern metaphysical mode of thinking and to subvert the capital logic rule brought about by modernity by means of realistic revo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ual revolution of the modern liberation logic and realize the real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o grasp Marx's critical thought of modernity,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nihilistic nature of the modern liberation logic an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ways of human liber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8JA71001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研究”(2012BKS001)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9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毅;唐文佩;;马克思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战略;2010年06期

2 黄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现代意蕴[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3 霍营;;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看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J];知识经济;2010年19期

4 韩枫;;唯物史观思想形成初探[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2期

5 胡刘;;劳动价值论:经济学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胡刘;;劳动价值论:经济学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曾永超;;马克思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宋晓敏;潘多;;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私有财产与人的解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陈征;学习《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必须注意马克思所运用的方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10 孙树青;;最先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J];经济研究;198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本炬;;论马克思哲学批判创新的主体精神境界[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且大有;;论马克思辩证逻辑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3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10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俊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N];学习时报;2007年

2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3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7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D];清华大学;2004年

2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4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7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有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东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禚丽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亚;论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与人的解放[D];兰州大学;2012年

5 姜自玉;弗洛姆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学说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姜自玉;弗洛姆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学说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鹏娟;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余业斌;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D];西华大学;2011年

9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3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43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