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演变研究——经典理论的回顾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 切入点:就业结构 出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合理演进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从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两个角度整理相关文献,并找出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选取和方法的应用,最后综述了有关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的文献。
[Abstract]:The rational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s essentially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find out the representative index sele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policy suggestion of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11JJD790052)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当代社会管理与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创新社会管理中就业政策和战略研究》(12@ZH002-8) 三亚学院基金项目《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三亚产业结构演变研究》(XYQN12-1)
【分类号】:F062.4;F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6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陈锦晓;;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张敏;;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周显鹏;翟文侠;柯新利;;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10 包先建,付文林;论安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5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6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志雄;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研究[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罗介均;成官文;魏荣荣;梁凌;韦文渊;徐珊;;柳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李王峰;季海波;李婕;张福意;崔艳丽;;汾河流域(灵石段)生态环境治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苗长虹;武前波;杜李;张丽君;席升阳;高延军;蒋冰华;方相林;乔家君;赵玉明;吴殿廷;刘嘉俊;;第十章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高凯;葫芦岛市建设用地时空演进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三育;;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其宏观调整思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2 陈建国;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林丽妮;调整产业结构 造社会主义香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唐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5 金建;;论当代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和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于红;;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高等教育科类结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陈剑林;论我区区域产业调整的重点和对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杨永平;企业资金紧张的深层原因和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李东华;韩国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10 姚国善;产业结构与出口效益[J];浙江统计;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谧;结构调整一跃成主题[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丰文;信息化导致产业结构大变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许红洲;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N];经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馨;“实力南京”这样铸就[N];南京日报;2009年
5 陈强 王景飞 萧日照;温州:升级塑料工业产业结构[N];中国工业报;2003年
6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优化容县产业结构之我见[N];中国特产报;2000年
7 池艳秋 王双 本报记者 刘永安;华锦项目扎堆儿竣工[N];辽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改革突破 创新提升[N];宁波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尹滨 梁希东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国强之“变”[N];德州日报;2010年
10 ;将工业选址列入“十二五”规划 更好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调整[N];山西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军;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刘丰;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周晓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4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4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