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的成因:从思想演变到现实描述
[Abstract]:How does income inequality come into being? First of all, we review th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economic thought from classical economics to Marxist economics. Secondly, we focus on Marx's class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auses of income inequal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China, the causes of income inequality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history,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efficiency and the deviation of goal make the fairness and rational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ften ignored in the market mechanism, so income inequality must exist "absolutely"; From the institutional point of view, the motivation to obtain excess profit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lower proportion of wage income to national income,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tional income will gradually be out of balance. From the realistic point of view, the imbalance of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education difference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项目编号:7107307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2 刘万明;;古典分配理论:理论基础、内容架构与方法论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姚先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麻莉;;卢梭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祖月翔;;读卢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陈联俊;;行政执法意识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胡铁生;美国革命时期政治哲学背景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5 刘欣然;周财有;;体育运动中人类身体行为的哲学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6 郭继民;;西方哲学视野下的知识与德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金荣;;平等及信息平等的逻辑过程[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8 安铁通;;管理劳动:价值创造及财富分配[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9 张书琳;;以工业文明挖掘生态危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10 万荣英;;“质量工程”视阈下的“师者”精神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许张衡;;论拉卡托斯科学编史思想的双层结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8 彭蜀晋;;科学哲学及其对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于桂兰;;从“单产权制度”到“双产权制度”——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产权理论基础演化轨迹[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4 蒋蕊;民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尹志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崇勇;农民工平等权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蕾;传播学范式批判与重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鹏华;基于社会保险视角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2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3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4 杨瑞龙,周业安,张玉仁;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对“工资侵蚀利润”命题的质疑[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5 刘万明;;从古希腊思想家到重商主义者的收入分配与价值思想探源——兼论我国的分配不平等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04期
7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8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赵俊康;;我国劳资分配比例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12期
10 钱雪亚;王秋实;刘辉;;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再估算:1995-2005[J];统计研究;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安,唐杰;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4年06期
2 王海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概念及其度量综述[J];阴山学刊;2005年05期
3 刘生龙;;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倒U型影响:理论和实证[J];财经研究;2009年02期
4 李平;刘廷华;;收入不平等、有效需求与技术进步[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5 邹薇;刘勇;;技能劳动、经济转型与收入不平等的动态研究[J];世界经济;2010年06期
6 杨钟馗;杨俊;;收入差异与环境质量关系效应: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1年02期
7 高鸿鹰;发展经济学关于分配不平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李宾;金一;曾志雄;;异质性、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J];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9 余官胜;;消费理论的进展对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启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芬;邹薇;;健康、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申丹虹;;新自由主义、劳动力市场与收入不平等[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2 高宏伟;王素莲;;基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收入分配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远风;;公共物品资本化及其分配效应[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乔榛;;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关的阶段性特征和传导机制——兼以中国为例的一种分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何凌云;鲁元平;;所属领域:制度经济学腐败、社会信任与居民主观幸福感[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樊纲;正确把握转轨过程中的公平与平等[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权衡;和谐社会呼吁收入流动[N];文汇报;2006年
3 杨英杰;收入差距拉大是全球性问题[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李华芳;权利不平等才是真的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梁;关注中国的成功[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保护私有财产依据何在[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邹至庄 左浩苗助理 翻译;教育的需求函数[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午;厉以宁:体制也是生产力[N];中国经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贤旺;理性经济泡沫:需求和供给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怡;无增长式发展及其公共政策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4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