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分析法在技术经济中的应用
【图文】:
近年来,国外有一些学者从理论上研究了如何结合定量与定性情景方法,如Alcamo[7-8]等人提出的SAS(StoryandSimulation)情景发展框架,Kok和vanDelden[9]介绍的半定量情景分析方法等。虽然有多种不同的流程被用来分析情景,但大多数都有类似的步骤。定量情景分析一般包括3个阶段:情景描述(情景条件设定);模型运行(综合计算);结果分析。定量情景分析的一般步骤见图3:图3定量情景分析法的一般性步骤同定性情景分析法相比较,定量情景分析法主要是增加了模型计算,通过对不同情景进行量化及敏感性分析,以修正情景故事,或选择最有可能的愿景。定量情景分析法也可以同技术预见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如英国技术预见方法。英国技术预见是在1993年《运用我们的潜力:科学、工程和技术战略》科技政策白皮书的基本目标指导下开始进行的,这就要更有效地利用科学、工程和技术来支持国民财富的增长,保证生活质量,同时继续支持优先发展科学。技术预见计划的目标是要形成可被大多数机构应用的战略性的超前的行动纲领。英国基于定量情景分析法的技术预见方法见图4。范畴界定·主题界定·专家成员·确认加值影响性科技检视·科技状况扫描·技术缺口·专家座谈·形成技术路径图综合分析·情景分析趋势及未来分析·模拟评估·假说验证·拓展网络·宣传研究发现·行动方案草案·测试反应投入·分工·行动·追踪行动开展图4英国技术预见第三回合流程[10]3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技术路线图构建方法3·1技术路线图与情景分析法技术路线图是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愿景,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和最显著的技术变化驾驭者的看法。一般采用绘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成为这一领域可能发展方向的一个详细目录。技术路线图最早于20世纪中晚期在
虑了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基于情景分析的技术路线图绘制方法有多种,但一般都应包括以下4个阶段:(1)准备阶段。确定制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论;收集相关方面的文献;确定利益相关人;形成对技术发展和市场现状的初步分析;(2)确认未来愿景阶段。分析技术现状和各种社会条件及面临的障碍,确定未来发展的大致目标和时间框架,可采用不同的情景分析方法完成;(3)确认技术发展路线阶段。为实现预期目标,根据技术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确定优先发展方向,描述研究项目,可采用研讨会方式完成;(4)形成技术路线图报告阶段。具体见图5。图5基于情景分析的技术路线图构建的基本流程在具体应用情景分析法构建技术路线图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把以上4个阶段拆分成多个步骤。可以参考以下6步骤法:步骤1:确定需求和收益。是否需要绘制技术路线图,它会带来什么好处?步骤2:确定路线图的参与者和领导。行业内谁将领导技术路线图绘制的过程?领导的作用是领导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并支持参与者的工作。步骤3:技术现状分析。针对所分析技术的现状、背景、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等要素进行分析。步骤4:技术情景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来描绘技术愿景。通过情景分析,确认技术路线图的范围、愿景和战略目标,明确技术难点和挑战。通过对所构建的多个情景进行分析,选择3~5最有可能的技术情景作为愿景。步骤5:绘制技术路线图。采用基于专家的方法还是采用基于工作组的方法?根据选定情景,针对具体的技术领域确定出若干技术方案。然后根据他们克服技术难点以及实现目标的能力进行排序,并按时间先后将他们放在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框架内。最后根据专家组的意见综合出技术路线图。步骤6:技术路线图的执行。技术路线图如何被执行?制定技术路线图执行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项目批准号:11FGL003)后期资助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星华;蒋玉涛;;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广东实践及对政府科技计划管理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乡萍;;技术路线图国内外实践的启示——基于技术管理工具演化视角[J];科技和产业;2009年10期
2 谭绮球;李新曦;;广东省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路线图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3 王霞;张明明;王宗义;;焊接自动化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研究[J];北方经贸;2010年11期
4 彭春元;许日昌;殷素红;余其俊;李黎;彭涓;;水泥产业低碳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方法探讨[J];材料导报;2012年19期
5 顾允涛;宋星星;;我国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魏景柱;刘玉柱;王艳秋;;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大庆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林平凡;高怡冰;刘城;;技术路线图在广东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8 姚毅;刘玲;;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9 于升峰;;区域科技发展规划中技术路线图的应用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1期
10 李新曦;;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及基于广东的需求分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姚毅;刘玲;;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喜梅;王楠;王静;;产业技术预见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曹慧玲;王鹏鹏;邓国华;余小方;刘春娟;;陕西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仰东;邵一兵;许栋明;王秀香;赵传超;雷浩;连昱琼;;产业技术路线图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以保定为例[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袭著燕;顾飞;李星洲;;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地方政府科技管理模式创新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坤;创新型企业创新路径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孟海华;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张颖;湖北大重型数控机床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霞;基于T-plan技术路线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福林;基于案例比较的技术路线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炎生;基于GMITK模型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娟;河南省轴承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光灿;我国保健酒行业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卢飞;临近空间飞行器作战飞行环境适应性评估框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简妮;天然产物提取物产业质量控制技术路线图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施军;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路径实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刘传林;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及其控制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海波 ,李平;技术路线图的产生和作用[J];科技潮;2004年09期
2 Nico J. W. Thijssen;欧洲钢铁工业的技术发展指南(1999年)[J];冶金丛刊;2001年01期
3 陈家昌;;技术路线图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兴龙;;黑龙江省技术预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6期
2 徐磊;;基于预见评估的下一代技术预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1期
3 浦根祥,孙中峰,万劲波;技术预见的定义及其与技术预测的关系[J];科技导报;2002年07期
4 王瑞祥,穆荣平;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理论与方法[J];世界科学;2003年04期
5 任海英;杨琪;;用CIA方法对技术预见模式的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1期
6 李健民 ,万劲波;上海开展技术预见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1期
7 叶继涛,胡建绩;技术预见与可持续经济发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4期
8 万劲波,崔志明,浦根祥;整合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估的科技发展战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6期
9 薛军,杨耀武;论技术预见及其在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的作用[J];软科学;2005年01期
10 樊春良;技术预见和科技规划[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健民;浦根祥;;技术预见时代的来临[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房学祥;檀壮;王志玲;;技术预见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闫凌州;;可拓思维与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探索性重构[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兵;;网络交流平台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孙加臣;;TRIZ技术进化理论及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频;;技术预见在东湖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喜梅;王楠;王静;;产业技术预见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胡远;;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区域技术预见与高新技术产业规划[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玲;谭思明;;专利地图在区域技术预见工作中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孙斌;刘波;张玉赋;张华;;江苏省重点产业技术预见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穆荣平 任中保 王瑞祥;未来需求早知道[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汪敏华;上海广聘技术预见专家[N];解放日报;2002年
3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预见[N];文汇报;2002年
4 本报驻基辅记者 何永晋;如何做技术预测[N];科技日报;2001年
5 杨洋;2020年十大技术预测[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杨耀武;技术预见时代来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杨晓平;高度重视技术预测[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戴丽昕;上海技术预见成效初显[N];上海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戴丽昕;市科委聘任近百名技术预见专家[N];上海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吴国瑛;上海技术预见取得阶段性成果[N];上海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卫东;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刘冰;技术预见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吴曙霞;提升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预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卢文光;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及其成长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陆晓芳;吉林省主导产业技术发展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勇;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及其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7 仇成;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丁俊武;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沈滢;现代技术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黄学;我国石油企业三次采油技术预见理论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彦敏;国际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的比较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7年
2 秦艳艳;技术预见何以可能[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飞樝;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技术预见重要维度[D];东华大学;2012年
4 王金鹏;基于科学计量的技术预见方法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顺民;吉林省医药行业关键技术选择的技术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肖杰;论科技创新下的技术预见[D];广西大学;2007年
7 李莹;基于技术预见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石政;技术预见对当代技术创新的价值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9 李洁;基于WEB平台的江西有色金属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波;基于技术预见的江西省LE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7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2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