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分析——以人均消费作为减排门限的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19-09-18 18:49
【摘要】:本文利用一个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建立了估计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45个国家(地区)1980-2007年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当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时,能源消费溢出效应的国家(地区)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转换行为,具体来说两者有且只有一个门限值,当人均消费水平在门限值以内时,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当超过这一门限水平时,作用反向且不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超过门限值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地区)不仅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应当实施节能减排,而且从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看,也应当并且可以实施严格的能源政策。
【图文】:

模型,单门,置信区间,门限


图 1 给出了单门限模型中置信区间的构造,使似然比函数等于 0 的对数人均消费水平即是门限值,相应的 95%置信区间是似然比函数位于虚线以下的部分。表 4 给出了在单门限模型中估计的门限值,括号内是相应的 95%和 99%下的置信区间。图 1 单门限模型中的置信区间表 4 门限估计值门限 估计值 95%置信区间 99%置信区间τ^ 9. 5137 ( 9. 1463,9. 5743) ( 9. 0719,9. 5858)表 5 是能源消费溢出效应模型在线性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和非线性单门限模型下的回归结果。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下可以看出,投资 - 产出比、劳动力增长率和人均能源使用增长率都对人均产出有正向影响。然而,其中的劳动力增长率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在非线性单门限回归模型下,区间独立 ( regimeindependent) ①的解释变量

模型,单门,置信区间,门限


图 1 给出了单门限模型中置信区间的构造,使似然比函数等于 0 的对数人均消费水平即是门限值,相应的 95%置信区间是似然比函数位于虚线以下的部分。表 4 给出了在单门限模型中估计的门限值,括号内是相应的 95%和 99%下的置信区间。图 1 单门限模型中的置信区间表 4 门限估计值门限 估计值 95%置信区间 99%置信区间τ^ 9. 5137 ( 9. 1463,,9. 5743) ( 9. 0719,9. 5858)表 5 是能源消费溢出效应模型在线性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和非线性单门限模型下的回归结果。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下可以看出,投资 - 产出比、劳动力增长率和人均能源使用增长率都对人均产出有正向影响。然而,其中的劳动力增长率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在非线性单门限回归模型下,区间独立 ( regimeindependent) ①的解释变量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我国合理分担国际环境责任提供依据的理论与量化研究”(7107308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气候变化博弈与我国对策研究”(11YJC790174)的资助
【分类号】:F206;F061.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2 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3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4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年11期

5 杨子晖;;“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世界经济;2010年10期

6 潘家华;朱仙丽;;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分析及其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能源与碳排放需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潘家华;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以对碳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洁;李开绵;叶剑秋;刘永花;;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对策[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白燕冰;;德宏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思考[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3 林希昊;李海清;杨梅;;光照及土壤条件对金心巴西铁树生长的影响[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4 程永凡;马慧瑾;王典;;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4期

5 姜磊;季民河;;中国区域能源压力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6 原艳梅;林振山;陈玲玲;;基于EMD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7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8 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9期

9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10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康晓;;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兼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可能贡献[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黄洁;李开绵;叶剑秋;刘永花;;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对策[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白燕冰;;德宏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思考[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林希昊;李海清;杨梅;;光照及土壤条件对金心巴西铁树生长的影响[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吴巧生;余国合;;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张为杰;;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污染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A];2011年产业组织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文超;高技术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道臻;外国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丽丽;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杰琦;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腾延娟;我国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法律规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慈强;基于碳减排视角的中部六省低碳经济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兰;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菲菲;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非线性特征的描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熊磊;我国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秦飞;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3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4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5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6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7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8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9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10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五六;;两部门生产函数门限模型及应用——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年06期

2 刘志雄;;我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王志飞;李豫新;陈淑嫱;;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8年06期

4 陈海燕;蔡嗣经;任一萍;;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4期

5 曾胜;黄登仕;;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6 朱一红;邹娜;;低碳经济下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1期

7 张欣欣;刘广斌;蔡璐;;基于Granger检验的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8 尹建华;王兆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53-2008年数据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07期

9 国涓;张璐;;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熊杨;;贵州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延瑞;;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否存在亚洲模式?(英文)[A];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张文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樊星;;沈阳市工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葛长青;王相珂;;采取强力措施 狠抓节能降耗[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林邦初;;福建省节能工程的组织实施[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9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昭玟;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超美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2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3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5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谭江琦 范英 实习生 黄睿;根本之变:从卖资源到卖产品[N];四川日报;2006年

8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10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振名;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波;我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计量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3 秦飞;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保国;能源消费及其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孙芳;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白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刘金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军委;重庆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月鹏;广东省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杰琦;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7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7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