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到底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对经典命题的重新审视
发布时间:2019-09-18 18:49
【摘要】:本文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劳动关系的变化、资本的形成和生产领域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一般性,否定了将中西方发展历史差异绝对化的倾向;并通过对英国16、17世纪生产领域的变化的考察,主要以生产关系的质变———即资产阶级革命来揭示造成中西方17世纪之后发展差异性的原因,以17~19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影响解释这一发展差异是如何被扩大的。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寿彝;明代矿业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年00期
2 宋海文;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主义侵蚀下的江南农村[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5年02期
3 龙登高;中西经济史比较的新探索——兼谈加州学派在研究范式上的创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李茜;朱方长;;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比较思考[J];学理论;2010年18期
5 周琳;;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加州学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杨生民;从《补农书》看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J];北京师院学报;1979年02期
7 张绪山,马克W,
本文编号:2537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