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
本文关键词: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阐释了当代消费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背景,并在此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国内消费社会研究状况进行评析,然后对消费社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指向进行分析。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探讨空间:第一,应该深化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探索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之间的学术关联;第二,应该深化消费社会及其他理论流派的研究;第三,需要加强消费社会中技术理性批判和生态学批判的研究;第四,亟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关键词】: 消费社会 马克思主义 鲍德里亚 资本主义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F091.91;A811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已经从80年代初期的短缺经济时代逐步进入到了物品丰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与之相伴随的即是大都市对消费时尚的追求,以及涌现出来的诸多消费社会景观。对消费社会的集中研究肇始于2000年前后,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春青;在消费文化面前文艺学何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鸿雁;;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4 蒋枝偶;论清代昆明城市居民消费思想的变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光芒;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次转型”[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6 沈明杰;何弈廷;;产品语意的传播与异化——试论商品与用品阶段的产品语意[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杨剑锋;从《大话西游》看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8 程箐;试析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中产阶级话语[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方英;消费社会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原,汤芸;民族地区的消费文化研究与田野实践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徐连明;;时尚杂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领形象研究——以《时尚·COSMO》为个案[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2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7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8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君彬;居民住宅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演变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夏以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田霖;二十世纪末张爱玲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占建青;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正欢;社会学视野中的生态旅游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7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姬向华;消费社会下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张春梅;论大众文化的类型化特征[D];新疆大学;2004年
10 高峰;同质化背景下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人机界面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年;胡宜安;;消费化生存或生存的消费化——消费主义视阈中人的存在状况[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方立峰;;对消费社会的文化剖析与价值评价——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乐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取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4 庞秋菊;;《多少算够》产生的背景[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5 宋文新;;消费合理性与消费伦理[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6 柴婷婷;;生存论基础上的“新”消费观[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7 赵方杜;;消费主义:一种新的身体规训[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胜华;;从“符号消费”看标志设计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9 刘方喜;;“符号经济”论: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琼阁;;让消费成为她们的本能——网络消费主义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塑造[J];中国商贸;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王浩斌;;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权建构的必由之路[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6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伟;建设消费社会[N];人民日报;2011年
2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张敦福;消费社会与社会治理的新课题[N];文汇报;2011年
3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先达;这种说法是片面的[N];北京日报;2007年
5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须适应社会发展形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韩震;关于消费活动精神性转向的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7 韩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消费活动精神性转向的哲学思考[N];长江日报;2007年
8 胡乐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入主流”:一种可疑的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消费创新的理论思考[N];消费日报;2004年
10 香港资深财经作家 林行止;圣诞礼物的经济学与科学旨趣[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2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世陆;人类主体经济学探索[D];厦门大学;2008年
7 齐亚红;消费正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兴桥;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D];吉林大学;2004年
9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评析[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婷婷;消费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白春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斌;消费社会及其超越[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6 刘琳;论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非非;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济危机原因论述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8 余庆;浅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缪舟红;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当代消费文化论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0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