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我国市郊铁路客流特征分析及需求预测

发布时间:2018-04-10 22:37

  本文选题:市郊铁路 + 客流特征 ; 参考:《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研究目的:市郊铁路正逐步成为一种联系城市和郊区、城市和城市的满足长距离、大运量运输要求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客流特征分析及需求预测对于市郊铁路规划和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市郊铁路S2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市郊铁路的客流特征和客流需求预测方法,旨在为市郊铁路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研究结论:(1)我国市郊铁路具有早晚高峰明显、节假日客流量高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上具有上下行客流密度分布不均衡、客流集中度较高的特征;(2)市郊铁路客流在特殊时段内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分布并不均衡,适合采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客流量预测,对北京S2线的实例研究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满意的预测结果;(3)本文对各城市市郊铁路客流量中长期预测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市郊铁路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Abstract]:Research objective: suburban railway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ng distance and large volume transportation,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ity and the suburb, the city and the city.Passenger flow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demand predi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burban railway planning and operation.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flow and the forecasting method of passenger flow demand of suburban railway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railway in Beijing.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suburban railway in Chin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vious peak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high passenger flow during holidays, and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density of passenger flow up and down in space.The passenger flow of suburban railway is fluctuating and random in a special period of time,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not balanced, so it is suitable to use the grey GM1 / 1) model to forecast the passenger flow.A case study of the S2 Line in Beijing has obtained a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results. This paper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mid-long term forecast of the passenger flow of the suburban railway in various cities.It can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railwa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分类号】:U239.5;U2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兵,左春玲;关于市郊铁路参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思考[J];铁路技术创新;2003年02期

2 姜学锋;;北京规划建设6条市郊铁路[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1期

3 金辰虎,赵映莲;大力发展我国大城市的市郊铁路旅客运输[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7年06期

4 马啸来,杨成连 ,毛敏;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03期

5 忻铁朕,徐行芳;加强市郊铁路客运发展 构筑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年05期

6 沙秀梅;;澳大利亚珀斯市计划扩展市郊铁路网[J];国外铁道车辆;2009年02期

7 孙章;徐行方;;发展市郊铁路正当其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2期

8 ;北京西直门—东直门半环线市郊铁路的意义和功能[J];铁道建筑;2000年03期

9 易云;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郊铁路的改造和振兴[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01期

10 苏明;芝加哥Metra市郊铁路运输公司订购26台新机车[J];国外内燃机车;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立新;;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实现2010年“新北京交通体系”[A];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第二次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文尝;;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紧密衔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段宁;舒清;;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探讨[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4 张现和;;正确认识库存 强化库存管理 降低库存成本[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文尝;;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紧密衔接[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平;陈志龙;;深圳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卢梦超;;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隆德路站的交通衔接方案[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徐正良;饶雪平;;市域轨道交通线的技术标准探讨[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琨;;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宋晓波;郭永刚;;浅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托;将米轨改市郊铁路[N];昆明日报;2010年

2 孙文剑;中外记者体验北京市郊铁路S2线[N];中国交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徐丽红;政府亿元买服务 一举多得[N];中国财经报;2011年

4 王志彦;市郊铁路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8年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刘斌;市郊列车为何“跑跑停停”[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费龙光 王贤 韩旭;打造北京市第一条市郊铁路[N];人民铁道;2008年

7 记者 涂露芳邋通讯员 牛红进 刘正旗;北京北站到延庆全程80分钟[N];北京日报;2008年

8 齐琳;未来7年北京为轨道交通再投1700亿[N];北京商报;2008年

9 王志彦;沪郊职工又可坐火车上下班[N];解放日报;2008年

10 王保军;长城脚下舞“长龙”[N];首都建设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令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黄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组织方法及实施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长江;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麟;我国发展区域城际快速铁路的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叶仲平;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沿线环境景观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楠;深圳地区铁路货运站发展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崔明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杨晓;市郊铁路建设模式及技术条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董笑晓;基于需求预测的轨道交通备件库存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辛文慧;铁路客运枢纽市内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越;城市轨道交通“超长线”行车组织优化[D];长安大学;2008年

9 张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朱竟争;基于客流特征的轨道换乘站换乘设施服务水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3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733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