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06年

发布时间:2016-11-21 06:17

  本文关键词:中国“交通扶贫”与地区经济差距——来自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06年

关注弱势群体 建设和谐社会

罗瑞青  颜李艳  

【摘要】: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好坏与否,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笔者从弱势群体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出发,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关注弱势群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指出解决弱势群体具体措施。

【作者单位】:
【分类号】:C913.7
【正文快照】:

一、弱势群体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究竟何谓弱势群体?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一般从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来划分其类型。生理性弱势群体,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即传统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扶养人的孤老残幼)。社会性弱势群体,侧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晖;人力资本理论对开发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 陈玉能;曹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3 曹阳;陈玉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资金需求模型建立[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4 韩君玲;;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制现状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庞文;丁云龙;;论城市贫困群体的自生能力与政策创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胡渝;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光南;张海辉;杨全发;;中国“交通扶贫”与地区经济差距——来自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8 王仁发;;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瑞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10 宁德强;任俊霖;;“知识贫困”背景下的农村成人教育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2 刘占勇;;城市贫困人口潜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对贵阳市花溪区的调查[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扬;;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下社区矛盾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以西安市低保政策的动态执行过程为例[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成卓;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晶;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宋蕊;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立峰;民族乡镇的贫困与反贫困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新亮;关于包头市网络化社会救助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卢翠红;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钦;调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政策选择[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肖建敏;中国农村知识贫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丁明慧;中国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分析及政府救助责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韩风磊;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敏丽;小额信贷对农村妇女贫困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鞍钢,常志霄;中国的城镇贫困与新的反贫困战略[J];财政研究;2000年09期

2 胡鞍钢,周绍杰;网络经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6期

3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4 李晓玉;缩小收入差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企业经济;2004年12期

5 王天意;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宣泄及其控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孙景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稳定[J];学术界;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玉达;张利民;王如怡;罗桥;;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以贵阳市为个案[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吕晓明;;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7期

3 王明霞;王羽飞;;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曲秀岩;;拓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洋;;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弱势群体人权的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2期

6 刘月平;;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J];前沿;2009年06期

7 林霞;;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9期

8 施美萍;;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构建[J];行政与法;2009年09期

9 毛建明;从帮困济贫的社会意愿看和谐社区的建设[J];学术探索;2005年04期

10 赵赟;张志平;;和谐视角下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瑞青;颜李艳;;关注弱势群体 建设和谐社会[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萍萍;;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工作实务教育——浅谈贵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戈寒;;论中国利益集团博弈中的政府角色定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志刚;;社会学视野下的贵州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俊;;非营利组织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肖伟;;小组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金红;;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本先;黄国萍;;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的地域歧视问题探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德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新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学芬;刘学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区建设对策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德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张明锁;[N];河南日报;2005年

4 张海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雷泓霈;[N];大连日报;2010年

6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邓伟志;[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高红;[N];青岛日报;2010年

8 尹中立;[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9 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调查报告《蚁族》主编 廉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丹丹;[N];芜湖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雨明;中国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泽双;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卢晓云;和谐利益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卢晓云;和谐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何平;社会救助权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芦恒;国家与城市棚户区的秩序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娆;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孟娜;搭建政府与弱势群体对话平台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3 高秋丽;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永健;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社会矫正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贾宇星;城乡和谐的公平维度[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赵媛媛;构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丹;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峰;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伟风;我国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汪独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交通扶贫”与地区经济差距——来自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84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