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交通设施建设及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5-11 07:05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探究其交通设施建设及影响意义重大,梳理相关研究发现:①伴随宏观区域政策和主要交通设施建设,2000年后相关研究快速增长,中国科学院、交通类院校机构贡献突出;②交通设施建设研究主要包括冻土融化等因素的制约及对策,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历程及区域联系、可达性改善效果与空间特征等;③影响评价主要围绕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结果分别以扰动生态系统、切割景观格局、改变物种习性等负效应和改变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等正效应为主,多维度、多尺度正负效应间呈差异化及多重反馈特征。伴随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及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川藏铁路等建设,应进一步聚焦关键技术、交通体系同国家战略与区域功能的平衡、出行感知与综合可达性的结合、耦合视角下的综合影响机制梳理与分析框架构建等。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5034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 1992年以来青藏高原交通设施研究的发文情况
区域政策及主要交通设施建设影响下,中文成果数量呈3个阶段特征(图1)。第一阶段为初步探讨(1999年前),期间进行了大量基础数据信息的积累与前期论证,年均成果数量较少但开国内研究的先河,3篇文章被引超70次,其理论与现实意义突出;第二阶段为特殊增长(2000—2011年),伴随西....
图2 青藏高原交通设施中文研究成果的主题词共现网络
交通设施建设及运营影响区域水土气生态系统。其中,施工过程及构筑物群相互热影响会对沿线冻土环境形成扰动等次生演化,使其持续呈退化状态[35],加剧生态环境脆弱性[36];运营过程的燃油等直接影响本地水、气环境,沿线城镇化等也间接催生新的污染源,促成沿线带状生态环境敏感区[37];建....
图3 青藏高原道路网络建设发展历程[27]
图2青藏高原交通设施中文研究成果的主题词共现网络4.1.2沿线景观格局呈破碎化,植被覆盖明显受损
图4 青藏高原交通设施的多尺度差异化区域影响
梳理发现,青藏高原交通设施多维度、多尺度的区域效应呈既有共识也有分歧的差异化及多重反馈特征(图4),相互间具有复杂而广泛的关联性。其中,多尺度社会经济正效应之间以及生态环境负效应之间递进的关联性最明显;中观和微观社会经济负效应间也具有关联,如文化冲击寓于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过程中;....
本文编号:4045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4045034.html
上一篇:广深港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