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湖泊形态分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大梁子湖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04 04:45

  本文关键词: GIS 湖泊形态 分形 旅游开发适宜性 梁子湖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旅游开发建设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湖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鲜少从湖泊形态入手,而湖泊形态参数所揭示的湖泊水文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开发造成影响。以GIS技术为工具,选取大梁子湖分形几何维数和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岸线发育系数、形状率、近圆率、紧凑度、空间包容面积)作为湖泊形态参数,通过Mapgis软件分析,获得大梁子湖湖泊形态分形维数为1.549,同时进一步计算出构成大梁子湖的6大湖泊的欧式几何形态指标,以此构建基于湖泊形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湖泊形态和旅游开发适宜性关系模型,揭示湖泊水文特征与景观吸引力、生态脆弱程度、旅游环境安全性以及游客环境容量等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的内在联系,为湖泊旅游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Under the pressur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kes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The lak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by the lake shape parameters will affec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GIS technology is used as a tool. The fractal geometric dimension and the Euclidean geometric parameters (shoreline development coefficient, shape rate, near-circle ratio, compactness, space containment area) were selected as the lake shape parameters, and analyzed by Mapgis softwar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lake form is 1.549, and the Euclidean geometry index of the six lakes is calculated.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exploitation suitability based on lake for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lake form and tourism exploitation suitability is established, which reveals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scape attractiveness of lakes, and the degree of ecological fragility.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 security and tourist environmental capacit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lake tourism development decis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自古至今,江河湖泊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由于湖泊湿地的边缘效应和湖泊功能,大多数城市往往沿江、沿湖、沿海发展。但同时,湖泊湿地又是极其脆弱和复杂的生态系统,湖泊开发利用必须慎之又慎。人类与水的渊源使湖泊旅游目的地成为国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潮流趋势。在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岱夫;城市风景湖形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4期

2 王红娟;姜加虎;李新国;;岱海湖泊岸线形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3 金志丰;赵海霞;陈雯;;海门沿江地区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4 马宗伟;许有鹏;钟善锦;;水系分形特征对流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赣江中上游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5 孙志高,刘景双,孙广友,王金达;分形理论在湿地科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6 何隆华,赵宏;水系的分形维数及其含义[J];地理科学;1996年02期

7 何钢;蔡运龙;;不同比例尺下中国水系分维数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8 杨凯,袁雯,赵军,许世远;感潮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9 冯平,冯焱;河流形态特征的分维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10 朱建刚;余新晓;李晶;张振明;;图像分析计算水系分形维数的改进方法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运祥;分形理论及图像分形维数实时计算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顺法;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云芸;城市风景湖泊空间视觉景观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吴曼;城市湖泊公园景观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道平;;淡水豚的现状与保护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徐晓毅;孙世群;褚巍;甘昊;;灰色局势决策法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J];安徽化工;2007年05期

3 张思梅;吴义锋;;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河流氨氮时空演变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在高;;因子分析法在巢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赵不凋;刘柏朱;卢晓芳;李大;唐海;彭懿明;;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6 朱纯祥;朱振涛;;龙河口水库总氮·总磷变化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7 张伟;陈陵康;;基于MAPGIS水土流失控制因素分析——以民和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8 徐晓毅;孙世群;;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评价方法与因子关系的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9 王倩;汪权方;梅新;;分形理论在遥感图像分类处理中的应用评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王四海;杨宇明;叶文;田昆;;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海琴;姜秋全;;杭州西湖东岸城市轮廓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涛;党安荣;;基于GIS的北京山区非点源污染风险性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峰;陈兴伟;;基于DEM的九龙江流域水系分维估算[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金保明;;建阳站汛期日平均流量过程分形维数估算[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郝伟罡;魏永富;郭中小;张生;;典型牧区湖泊湿地生态服务价值量化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许艳峰;李桃;张洪君;闫峰;;基于谱峰分形检测技术的油井分层产能匹分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蕾;石利利;蔡道基;;利用络氨铜控制景观水体藻华[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唐政;邱建军;李虎;王立刚;;小清河流域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焕;白松竹;;新疆阿勒泰地区1961-2008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10 李焕;朱海棠;;新疆阿勒泰地区近48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文荣;云南省盘龙河流域河流悬移质输移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霍雨;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周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辉;基于多源遥感的鄱阳湖水质参数反演与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李昂;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罗钰翔;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钟亮;河道形态阻力分形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有机粉体分形表征与其流动性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炜杰;基于分形的花式线及其织物外观效果模拟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程俊美;基于AnnAGNPS模型的赵王河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范翻平;基于Delft3D模型的鄱阳湖水动力模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婕;基于旅游体验的湖泊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钟媛;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彬;洱海沉积物无机氮释放特征及其通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剑;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一些体会──谈现代景观理念的几点具体应用[J];安徽建筑;2000年06期

2 许珊珊;王旭;;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湖泊绿道分段初探——以南京玄武湖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陈亚宁,2,杨思全,李卫红;天山麦兹巴赫冰川湖突发性洪水分形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1999年03期

4 陈有民;论中国的风景类型[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5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6 王秀春,吴姗,毕晓丽,葛剑平;泾河流域水系分维特征及其生态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叶岱夫;城市风景湖形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4期

8 刘永,郭怀成;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9 何隆华 ,赵锐 ,甘辉平;从数字高程模型中自动提取地表沟谷、水系信息的改进方法[J];测绘通报;1993年01期

10 常福宣,丁晶,姚健;降雨随历时变化标度性质的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春;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琳;城市设计视野中的高层建筑[D];东南大学;2004年

2 朱晓青;杭州城市景观意象与空间格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胡刚;城市风景湖泊空间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丹;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严辉;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熊清华;城市湖泊生态景观恢复与更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孙琴;南京玄武湖湖泊空间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毋兆鹏,焦黎;GIS在乌鲁木齐旅游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蒋勇军,况明生,齐代华,李林立,黄国庆;基于GIS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规划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1期

3 徐恒升;杨杰;韩晓勇;;GIS支持下的旅游线路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1期

4 袁婷;;浅析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2期

5 刘源;陈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6 万国宁;杨小梅;杨林;朱国锋;白千千;;GIS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9期

7 杨象孟;陈宗生;;长三角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差异的R/S分析[J];科技风;2008年09期

8 杨刚亮;;探讨GIS技术在龙门石窟保护管理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03期

9 夏慧君;许五弟;任云英;;基于GIS的榆林市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10 林继卿;刘健;余坤勇;张淼X;李增禄;;GIS技术在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线路组织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芳;杨兆萍;;基于GIS空间视域分析的观景游线选址适宜性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神仙湾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静静;;基于GIS的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娟;查良松;;黄山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裘亦书;;滨海旅游目的地安全与环境预警系统设计[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裘亦书;;滨海旅游目的地安全与环境预警系统设计[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田志会;郑大玮;郭文利;赵新平;王志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邓祖涛;;基于结构模型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湖北梁子湖旅游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8 姜继尚;;对发展鄂州旅游事业的思考[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9 王海弘;;旅游学的学科发展之初探——混沌学的视角[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王玉华 曹政权 艾启琼;梁子湖将建全省最大休闲观光带[N];湖北日报;2009年

2 记者 胡祥修、陈启海、通讯员 王昕;梁子湖改造宗族文化用于发展[N];湖北日报;2006年

3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余雯晶;GIS在石窟寺考古研究中的应用[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佘惠敏;湖北鄂州:依托区位优势 发展旅游产业[N];经济日报;2007年

5 记者 冯爱华;全省启动旅游项目400多个[N];长江日报;2007年

6 ;江夏山水休闲游 汤逊湖畔看龙舟[N];长江日报;2007年

7 陈步红 李保国;湖北鄂州:社会支持农村公益文化事业渐成气候[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张赤军 记者 彭仲;鄂州旅游应打“渔文化”牌[N];长江日报;2007年

9 记者 江卉;圈内外自然资源看高低[N];湖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谢慧敏邋实习生 杜鹏 张倩;旅游业成资金洼地[N];湖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曦榕;基于G/S模式的数字旅游工程及其评估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进军;旅游资源普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周秋文;基于GIS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敏;城市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及其GIS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莹;旅游信息系统中GIS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容华;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晶;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区春季鸟类群落分析与观鸟旅游线路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张瑞;基于GIS的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区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司志克;基于GIS的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敏;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丽丽;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489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89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