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地区东周楚国青铜器铅同位素特征的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楚国 切入点:青铜器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初步探索安徽六安地区考古出土东周楚国青铜器的矿料来源。采用铅同位素比值法。研究结果表明:16件东周楚国青铜器中铅同位素均为普通铅。铅同位素比值反映了安徽六安地区楚国青铜器铸造原料可能来源于楚国境内的矿山,并且春秋和战国时期矿料来源有所不同,春秋时期的矿源较多,而战国时期的矿源有所减少。
[Abstract]:A preliminary study was made on the source of mineral material of the bronze wares of the Eastern Zhou State of Chu, unearthed by archaeology in Luan area, Anhui Province. The lead isotope ratio method was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d isotopes in the 16 pieces of bronze ware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were all ordinary lead, and the lead isotopic ratios were reversed. Reflecting that the casting raw materials of bronze ware of the State of Chu in the Lu'an area of Anhui Province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mines in the State of Chu. And the source of ore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ore source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s more than that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皖西博物馆;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JZ3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06LCD20)
【分类号】:K87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2 姚治中;楚统治皖西时期的历史地位[J];安徽史学;1996年01期
3 秦颖;魏国锋;罗武干;杨立新;张国茂;龚长根;曲艺;王昌燧;;长江中下游古铜矿及冶炼产物输出方向判别标志初步研究[J];江汉考古;2006年01期
4 后德俊;试论楚国青铜器与江南古铜矿的关系[J];江汉考古;1995年03期
5 马人权;;安徽寿县双桥发现战国墓[J];考古通讯;1956年03期
6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炼铜炉的热释光年代[J];考古;1981年06期
7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一七)[J];考古;1990年07期
8 彭子成;孙卫东;黄允兰;张巽;刘诗中;卢本珊;;赣鄂皖诸地古代矿料去向的初步研究[J];考古;1997年07期
9 刘诗中;卢本珊;;江西铜岭铜矿遗址的发掘与研究[J];考古学报;1998年04期
10 欧远方;铜陵古采矿遗址和中国文明史[J];江淮论坛;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宁洁;周导之;;安徽肥东群变质岩系的同位素地质定年[J];安徽地质;1993年03期
2 陈绍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略论[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3 姚凤良,刘连登,孔庆存,宫润谭;招掖金矿带的稳定同位素地质及金矿床成因[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4 刘家铎;湖南道县后江桥层控铅锌菱铁矿床成因的研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5 邓宗立;广西珍珠坡矿床的脆硫锑铅矿研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6 何明友;西秦岭铀矿床热液石英Pb同位素组成及其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易德生;;东周时期矿物辨识方法及矿冶技术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8 杨东晨;杨建国;;先秦时期湖北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考察[J];长江文化论丛;2002年00期
9 杨华;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李大鸣;;春秋时期采邑炼铜业和铸铜业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好寿;;普通铅多阶段年龄计算图解[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1年
2 陈好寿;;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的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0)[C];1985年
3 赵统;;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的铷锶铅硫氧碳同位素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2)[C];1986年
4 聂凤军;W.J McMillan;A.Panteleyev;;加拿大基琼河花岗岩类岩石学特征、成岩机制及其与铜(钼)矿化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2)[C];1989年
5 任富根;杨芸英;刘玉太;;店坊金矿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成矿作用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1)[C];1989年
6 陈好寿;庄龙池;崔放;;广东河台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7)[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R壡锶,
本文编号:1567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6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