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建设
本文选题:边境贸易 切入点:大湄公河次区域 出处:《开放导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边境贸易为视角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国际合作的历史沿革入手,阐述了GMS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各个阶段,并探讨了旅游国际合作对边境贸易的作用,分析了边境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合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边境贸易视角下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国际合作对策。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rder trad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tourism cooperation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start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ourism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nd expounds the various stages of tourism cooperation in the GMS Subreg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ourism on border trade,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ourism industry in border area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ourism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rder trade.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C005)
【分类号】:F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毛瑞红;;试论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其方略[J];消费导刊;2009年15期
2 王剑,彭建;贵州、云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比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刘艳红;黄硕琳;陈锦辉;闫新刚;;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鱼类资源区域合作管理与养护策略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黄爱莲;潘冬南;;基于增长圈理论的广西-东盟旅游业合作[J];特区经济;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宏盈;张娟;;广西东盟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演变特征及预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晓娜;张朝晖;;云南省罗平县三条喀斯特河谷苔藓植物生态特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赵娴;;边境贸易视角下的GMS区域旅游国际合作研究[J];中国商贸;2012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曾小伟;云南旅游对粤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娜;云南罗平喀斯特河谷苔藓植物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3 盛灵颖;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特色景观审美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吴喜龄;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马璐璐;喀斯特低山地貌风景公园绿地规划及种植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杨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思考[D];云南大学;2010年
7 刘伟强;剩余索取权分配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8 安睿;服务贸易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榆霞,刘嘉麒,王立前;漫湾电站建成后澜沧江下游水质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薛进军;增长圈:一种可供选择的亚太经济合作型式[J];亚太研究;1994年03期
3 郭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遇下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J];东南亚纵横;2004年09期
4 杨君兴;陈小勇;陈银瑞;;中国澜沧江(鱼芒)科鱼类种群现状及洄游原因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7年01期
5 陈宜瑜;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6 徐丰果;环境与政治若干问题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7 余小军,池世庆;加强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8 秦琴;;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阳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国际旅游业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何大明;柳江;胡金明;冯彦;甘淑;;纵向岭谷区的跨境生态安全与调控体系[J];科学通报;2007年S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玲萍;;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导游人才培养规格及其培养模式[J];思想战线;2010年S1期
2 中国人民银行满洲里市支行课题组;金首文;宋景臣;李怀清;;满洲里口岸对外贸易投资旅游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3 邓小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手续便利化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4 仇学琴;;欧洲旅游便利化及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发展的借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5 白廷斌;;滇西缅北旅游区的发展前景及初步构想[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岳小艾;;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7 刘小龙;刘杰豪;李庆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进展、困难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6期
8 杨学军;;一眼望三国 犬吠闻三疆[J];乡镇论坛;1992年12期
9 成春利;;缅甸特区勐拉[J];外向经济;1997年05期
10 樊凡;;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世泽;;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文亮;;建设商贸旅游城镇 推进沿边经济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罗洪庆;;开拓河口旅游事业 发展民族经济[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春峰邋译;未来十年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发展展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记者 杜蔚涛 王贞桐 通讯员 孟萍;广西旅游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取得合作[N];广西日报;2005年
3 记者 储东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工作组会议在丽江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4 李运涛 张文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拉开大幕[N];西部时报;2005年
5 记者 李运涛 张文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拉开大幕[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云南争取进入国家旅游“十二五”规划[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李倩 徐晓蕾;云南与东盟有望实现无障碍旅游[N];国际商报;2008年
8 吕文;中国积极深化与东盟日韩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本版编辑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唐修亭 省商务厅厅长 叶晓峰 省旅游局局长 薄喜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少良 中共牡丹江市委书记 徐广国 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 林秀山 中共鸡西市委书记 邱玉泉 中共伊春市委书记 许兆君 中共黑河市委书记 郝会龙;理清思路 发挥优势 推进贸易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倩 徐晓蕾;实现无障碍旅游值得期待[N];经济参考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桂玉;大湄公河次区域框架下广西旅游合作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韦梅;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楠;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明;中俄边境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碧英;新疆边境旅游购物区域品牌形象塑造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6 孙巍;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陈俊;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李涛;中日韩旅游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9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3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