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糯性植物用于北京古北口明长城建筑粘合剂的淀粉粒证据

发布时间:2018-04-22 15:54

  本文选题:淀粉粒糯性植物 + 北京古北口 ; 参考:《第四纪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古北口蟠龙山段明长城城墙砖缝间粘合剂样品的碘-淀粉实验和淀粉粒分析,发现长城粘合剂样品中残留有植物淀粉粒,碘-淀粉实验显红棕色,表明淀粉以支链淀粉为主,具糯性;镜下检测到的淀粉粒具十字消光特征,粒径大于10μm,具有粟类淀粉粒的一些形态特征。进一步通过对现代小米的糊化过程实验和淀粉粒形态变化对比分析,表明长城粘合剂样品中观察到的淀粉粒与现代小米加热后糊化-半糊化的淀粉粒相似。本研究发现了长城粘合剂中粘性植物添加料的直接证据,与史料记载的一些古建筑所使用的"糯米灰浆"有相似之处,但添加植物显然不是糯米。本研究丰富了对古代粘性植物材料的认识,为了解我国明代长城的建筑工艺及文物保护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odine starch experiment and starch granule analysis of the adhesive sample between the walls of the Great Wall in Panlong Mountain, Gubeikou, Beijing, showed that there were plant starch granules in the the Great Wall adhesive, and the iodine starch test showed a reddish brown col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rch was mainly amylopectin with glutinous properties, and the starch granules detected under microscope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 extinction, diameter larger than 10 渭 m, and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liary starch grains. Further, the gelatinization process of modern millet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rch morphology showed that the starch granules observed in the Great Wall binder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the gelatinized and semi-gelatinized starch grains of modern millet after heating. In this study, the direct evidence of sticky plant admixture in the Great Wall binder was found,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glutinous rice mortar" used in some ancient buildings recorded by historical materials, but the additive plant was obviously not glutinous rice.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viscous plant materials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in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Q914;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富巍;张秉坚;潘昌初;曾余瑶;;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传统灰浆——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1期

2 杨晓燕;吕厚远;夏正楷;;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考古与文物;2006年03期

3 曾余瑶;张秉坚;梁晓林;;传统建筑泥灰类加固材料的性能研究与机理探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02期

4 伍时照;黄超武;欧烈才;孔宪扬;鄢鸿鸣;林瑜钊;;水稻灿型品种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雅文;王秀峰;伍媛婷;王豪;魏寅;;文物保护用无机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3期

2 杨富巍;张秉坚;曾余瑶;潘昌初;贺翔;;传统糯米灰浆科学原理及其现代应用的探索性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5期

3 魏国锋;方世强;张秉坚;王晓琪;李祖光;;传统糯米灰浆碳化过程中Liesegang环的形成机理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8期

4 杨志法;张中俭;周剑;李丽慧;;基于风化剥落深度的衢州古城墙小西门岩石砌块和蛎灰勾缝条长期抗风化能力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5 赵鹏;李广燕;张云升;;桐油 石灰传统灰浆的性能与作用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3年08期

6 吴文婉;杨晓燕;靳桂云;;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月庄等遗址为例[J];东方考古;2011年00期

7 王强;上条信彦;栾丰实;;山东即墨北阡遗址出土磨盘、磨棒类工具研究[J];东方考古;2013年00期

8 郑利平;武仙竹;金普军;王运辅;;重庆巫山大昌蓝家寨遗址石灰墓灰浆成分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杨伟波;刘卫东;谈晓青;肖煌俊;;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砖砌体低周反复荷载试验[J];建筑结构;2010年11期

10 肖煌俊;刘卫东;杨伟波;谈晓青;;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砖砌体结构现有承载力试验[J];建筑结构;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志法;张中俭;周剑;李丽慧;;基于风化剥落深度的衢州古城墙小西门岩石砌块和蛎灰勾缝条长期抗风化能力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葛威;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赵林毅;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保护加固的两种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杨钻;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吴文婉;中国北方地区裴李岗时代生业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致诚;水下古市——泗州城[J];百科知识;2005年11期

2 申秀英;刘沛林;Abby Liu;;开平碉楼景观的类型、价值及其遗产管理模式[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立铎,孙文珍,梁彤翔,王英华,,李恒德;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工程;1996年02期

4 吴庆洲;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续)[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5 黄克忠;文物建筑材质的研究与保存[J];东南文化;2003年09期

6 杨晓燕,吕厚远,刘东生,韩家懋;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7 杨富巍;张秉坚;曾余瑶;潘昌初;贺翔;;传统糯米灰浆科学原理及其现代应用的探索性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5期

8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J];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03期

9 王新生;古城墙修缮技术及运用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04年01期

10 李绪洪,邓其生;石经幢的艺术识赏——以潮州开元寺石经幢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有松;;明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3期

2 陈军;金舒平;廖安平;赵有松;许礼林;荣大为;杨招君;;明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综述[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3期

3 赵有松;宫辉力;陈军;金舒平;;基于影像的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技术[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4期

4 李永花;李楠;娇涯燕;;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浅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2期

5 郑奇志;;辽宁明长城测量项目长度测量工作的开展与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4期

6 祝晓坤;岳京宪;;基于数据挖掘的北京明长城测量[J];北京测绘;2010年03期

7 丰勇;;辽宁明长城测量数据处理与汇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年05期

8 戴鹏飞;谌文武;;青海省明长城濒危遗址(湟中段)土体工程性质与保护措施[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9 赵有松;金舒平;;基于影像的明长城解译与判识技术[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3期

10 赵有松;宫辉力;廖安平;彭舒;李明;;明长城长度测量关键技术[J];测绘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新天;;银川境内明长城亟需保护[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2 李亚忠;;中国东部燕、秦、始皇、汉、北齐、唐、明长城新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3期[C];2009年

3 景爱;;卢龙县桃林口明长城现状与保护[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1期[C];2009年

4 葛勤;;保存完整 山丹汉明长城引起国内外关注[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5 洪峰;;对北京境内明长城保护的思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6 郑严;;山西大同长城学会会员徒步考察左云县境内明长城[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2年第4期[C];2012年

7 郝彦刚;李鹏;;明长城神木段形置初探[A];《万里长城》2008年第4期[C];2008年

8 高寿仙;;明长城研究的一块厚重基石——《明实录长城史料》书前赘言[A];《万里长城》2011年第4期[C];2011年

9 陈倩;;明长城“北京结”防线的形成及布防策略[A];《万里长城》2007年第3期[C];2007年

10 胡明;;最小的“口” 最大的“关”——明长城小境门考[A];《万里长城》2007年第3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复兴;谁在向文化遗产日叫板[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2 孟苗邋实习生 仝美超;我省明长城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N];山西日报;2007年

3 李欣;我省明长城将揭开神秘面纱[N];青海日报;2008年

4 宏亮;我省明长城资源家底基本摸清[N];太原日报;2008年

5 记者 褚艳邋实习生 郭诗琪 王晨晨;我省境内明长城资源基本摸清[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6 任会斌;内蒙古将维修保护明长城[N];西部时报;2008年

7 李彤;辽宁明长城“抻长”106公里[N];沈阳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杨纯;明长城测量工作基本完成[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冕;明长城总长8851.8千米[N];北京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韵;明长城长度为8851.8千米[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鸥;北京明长城分布现状及其损毁保护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磊;明长城北京段展示利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邢永民;甘肃境内黄河以西地区明长城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李宇业;青海境内明长城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蔡文超;神木段明长城保护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李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阮渊博;辽宁省明长城建造特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8 白贵斌;苔藓及地衣对凉州明长城的保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赵紫薇;明长城山西镇防御性军事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7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87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