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截断泊松模型的景区游憩价值多案例评估

发布时间:2018-05-24 08:33

  本文选题:景区 + 游憩价值评估 ; 参考:《生态经济》2013年12期


【摘要】:分析了国外较新的游憩价值评估方法——高级个体旅行费用法(AITCM)的理论适用性,严格按照其调查流程对福建省太姥山、白水洋和冠豸山景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运用截断泊松模型实证估计旅游需求函数以评估游憩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景区的游憩价值分别为5.9438亿元、2.4566亿元、1.8292亿元;旅行费用、景点游憩数、游憩时间、月收入与旅游需求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别、教育程度与旅游需求呈现显著正相关;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表明基于截断泊松模型的AITCM是一种适用于评估景区游憩价值的有效性较高的方法。研究对于政府制定景区经营权交易政策,景区管理者衡量旅游的社会收益,以及投资者开发管理景区等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applicability of the advanced individual travel cost method (AITCM),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recreation value abroad, and makes 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aimushan, Baishuiyang and Guanzhuishan scenic spots in Fujian Provinc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its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The truncated Poisson model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tourism demand func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ecreational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reation value of the three scenic spots is 594.38 million yuan, 245.66 million yuan and 182.92 m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and the travel cost, the number of scenic spots, the leisure time, the monthly income and the tourism demand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gender, etc.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test show that the AITCM based on the truncated Poisson mode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scenic spots. The research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unction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the trading policy of the scenic spot management right, the scenic spot manager to measure the social income of the tourism, and the investor to develop and manage the scenic spo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法律关系视角的公共资源类景区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研究”(13CGL080)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巍,李文军;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焕庆;谭凯;温艳玲;;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理论的研究趋势——以旅行费用法为中心[J];生态经济;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君;万军;吴秀芹;;区域尺度生态服务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施德群;张玉钧;;旅行费用法在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肖建红;于庆东;陈东景;王敏;;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4 刘焕庆;夏友照;;计数模型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5 董雪旺;张捷;刘传华;李敏;钟士恩;;条件价值法中的偏差分析及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九寨沟游憩价值评估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6 王洪翠;吴承祯;洪伟;何东进;林琴琴;王萍兰;陈灿;;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游憩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吴亚东;殷平;;近二十年国内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文献分析[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8 周军;何小芊;张涛;龚胜生;;文物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旅行费用法与收益法应用比较——以凤凰山景区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9 胡雯雯;张茵;;二分型客源结构旅游目的地游憩价值评估——以北京香山公园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10 包建明;徐广辉;;国内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瑞雪;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蔡银莺;农地生态与农地价值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于航;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春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张立明;环城市游憩开发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曹辉;森林景观资源价值及经营权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戴广翠;森林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平;应用效益转移法评价森林旅游资源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小鸽;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莺;我国水污染责任保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玉杰;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何晓东;湖南省博物馆游憩货币价值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靖磊;长沙市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钱莉莉;基于TCM方法的淮北市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评估[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李庆辉;佛教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夏;应用改良的旅行费用法评估农业旅游区的游憩价值[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李文军;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欧阳勋志;廖为明;黄晓全;;婺源县森林景观游憩价值的经济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3 艾运盛,,张鸿雁;旅行费用法在游憩效益评价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1996年02期

4 谢双玉;訾瑞昭;许英杰;胡静;;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与分区旅行费用法的比较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8年02期

5 赵玲;王尔大;苗翠翠;;ITCM在我国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改进[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6 吴章文;罗艳菊;;鼎湖山风景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2002年09期

7 陈应发;旅行费用法─—国外最流行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J];生态经济;1996年04期

8 刘亚萍;潘晓芳;钟秋平;金建湘;;生态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游憩价值——运用条件价值评价法和旅行费用法对武陵源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9 薛达元,包浩生,李文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年02期

10 谢贤政;马中;;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J];资源科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均良;陆诤岚;方保生;;基于景区生态信息的景区环境保护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2 ;天涯海角景区综合治理强买强卖和追尾兜售顽症[J];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10期

3 刘伊婷;江东;刘丽莎;;变味的“大红袍”[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年06期

4 余涛;郑跃军;;第一秀水 旅游典范——千岛湖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初探[J];杭州(生活品质版);2009年12期

5 余里;;游客中毒事件敲警钟 旅游食品安全莫忽视[J];安全与健康;2010年21期

6 张丽;张渊博;;以桂林若干景区为例对旅游黄金周景区拥挤度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3期

7 田坤跃;祝亚雯;黄成林;;基于Fuzzy AHP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综合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曲宝光;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J];山东环境;2000年04期

9 唐善茂;鲍青青;;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桂林漓江景区旅游生态贫困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10 吴芦生;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合肥市环城公园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J];当代建设;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乐平;沈陆澄;叶旭新;;公众阶梯式参与的规划编制研究——以汕头市龙泉岩风景区控制与发展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柯;许韶立;朱玉芳;李若凝;;论我国旅游地超载的环境风险与防范——以嵩山风景名胜区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刘健;郭立;;借“森林重庆”之力,促森林旅游发展——重庆森林旅游的低碳与效益之路[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4 高蕴华;赵旭伟;;遥感技术在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与探讨[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顾彬;;浅议海岛型景区旅游垃圾问题——以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龙燕秀 张立波;阳朔倾力打造“低碳”景区[N];桂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洪涛;拿地税定额发票当景区门票[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3 官帅平;低碳厕所专人负责 道路“五分钟保洁”[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记者张长江;药王山景区供水工程竣工暨旅游发展项目推介会举行[N];铜川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健;游客景区内遭蛇咬谁来负责?[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6 舒立新;事前告知使凤凰行政执法更亲民[N];团结报;2008年

7 张顺心;解放思想“三手齐抓”推动城市管理文明和谐[N];团结报;2008年

8 毕宁邋张桓瑞;景区商标屡被抢注 法律意识亟须增强[N];中国工商报;2008年

9 张顺心;践行科学发展观 构建文明和谐城管[N];团结报;2009年

10 记者 贾诩 蒋芳芳 通讯员 陶晨 毛凌云;创新旅游发展思路 展示低碳线路魅力[N];江南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志奎;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李进兵;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企业自愿环境行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科;基于RFID智能卡的景区人(车)流调度仿真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萍;基于感知态度的景区—居民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雅璇;湘江流域景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高建;景区移动商务游客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红菊;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晶;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主、客”旅游感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惠惠;基于CVM的橘子洲景区游憩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娟;生态旅游视角下武陵源景区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9 刘红霞;景区游客满意度与门票价格容忍度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岳帅;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旅游景点组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8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28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