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校旅游专业发展学科依托与人才培养关联研究——三论内蒙古旅游高等教育发展
本文选题:内蒙古高校 + 旅游专业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内蒙古各高校旅游专业一般依托优势学科而发展,特别是依托历史、经济、管理、地理等学科而发展,这反映了旅游专业与这些学科的亲缘性。近年来内蒙古高校旅游专业逐渐与依托学科剥离,导致办学特色消退、人才培养规格趋同。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二者的融合,构建人才培养分流模式,是凸显各校旅游专业办学特色、缓解人才同质竞争的必然选择。
[Abstract]:Tourism majors in Inner Mongolia generally rely on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especially on history, economy, management, ge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 which reflects the affinity between tourism and these disciplines.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specialty in Inner Mongol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gradually peeling off from relying on the subject, which leads to the extinc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alent training standards.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d constructing the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 and diversion,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s of tourism specialty and ease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of the same qualit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F5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长青,冷疏影;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2 向清成;;地理学发展趋势与高师地理专业建设[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晨;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西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2 顾朝林,陈璐;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3 樊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王缉慈;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5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6 刘卫东,甄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7 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8 马耀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9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10 冷疏影,宋长青;地理学在科学基金支持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燕;;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2 张玮;;关于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王海;;浅析高职高专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秦红艳;;关于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探析[J];职教通讯;2011年12期
5 唐书转;;基于职业技能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
6 王秀梅;;转变实践教学模式,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反思[J];教师;2011年26期
7 任宣羽;;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1年09期
8 张金花;;对高校旅游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9 宋霞;;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年08期
10 汪西霞;;谈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钦祥;孙建军;李林;林合顺;;旅游开发要以教育先行——广州外国语学院设置“国际旅游专业”的可行性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2 盛东克;;语言能力是旅游专业学生的第一技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傅桦;;关于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的若干思考[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4 赵鹏;俞继凤;;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背景、问题、框架[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沃斌峰;;中外旅游职业教育比较研究[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张良斌;;为培养“美的使者”服务——论旅游教学中美学思想的拓展[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7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文建;杨海红;;高校旅游就业统计范围问题探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肖庆国;;旅游院系开展会展教育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A];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第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纪要[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甘肃记者 张陇堂 牛莹;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许昌学院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所 刘阳炼;如何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归属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郭光明;南雄珠玑打造旅游专业镇[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黄银凤;舟山市赴重庆招聘旅游专业人才[N];江南游报;2009年
5 杜爱民 吕虎平;航空牵手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驻河南记者 张明灿;把旅游专业课堂搬到景区去[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谭晓翠;中国旅游协会民航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向永东 张齐;黎平倾力打造国际性旅游专业城市[N];贵州日报;2005年
9 曲明;“农家院”变成大产业[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张景谷;旅游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敏;场域视角下的旅游高等教育[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沈少剑;英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梅;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何铁雨;社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晶;双语教学模式在高校旅游专业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赏兰;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江;体验思想指导下的旅游专业体验教学模式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兴斌;新疆潜在旅游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7 冉三;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2+1”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郑昌盛;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冯颖;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静;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7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3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