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李华;赵素娟;苏卫良;;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状态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3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4 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吕明伟;;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5 范子文;;京郊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的路径选择[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2期
7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8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9 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技术监督实用技术;1998年02期
10 成升魁,徐增让,李琛,吴月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Y Farm Based on SWOT Analysi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8期
2 马克山;阎伍玖;;偏远农村地区背包旅游安全问题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张长青;;沿淮洼地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4 吴立;刘红叶;;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5 高珍珠;邵兴;董小丽;李春滚;;星子县休闲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6 邱根宝,任黎秀;入境游客对黄山旅游的体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叶小青;;浙南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以浙江遂昌县长濂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8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9 贾会棉;路剑;;体验经济下对保定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新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10 余剑晖;杨晓霞;彭可;;重庆市农业旅游发展论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建明;杜姗姗;;北京市综合性观光农业园效益影响机理及调控策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毅;;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黄爱莲;魏小安;;休闲农业与创意发展研究[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范水生;朱朝枝;黄锦文;;福建省休闲农业的资源类型与开发对策探讨[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张振海;黄跃东;;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思路探讨[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8 蔡向明;;城郊型农业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措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9 赵亮;李国庆;;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薛丹;;浅析江苏省江岸、海岸旅游资源开发——以泰州、南通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范水生;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海鹏;休闲农业服务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文忠;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关系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庄丽丽;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张绍芬;沈家营镇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左俊杰;鞍山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刘柳;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黄昌明;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张金山;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春艳;王敬华;;关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2 章锦河,宣国富,杨效忠;芜湖市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章锦河,凌善金,陆林;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4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5 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6 王仰麟,陈传康;论景观生态学在观光农业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8年S1期
7 廖森泰,梁荣;广东观光旅游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8 杨彦明,董锁成;甘肃酒泉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9 李澜;关于观光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中的问题思考[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刘社;张发民;张承;;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焕成;;观光休闲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北京蟹岛度假村的旅游循环经济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访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年07期
3 ;以农为本 特色为要 江苏全力打造休闲农业强省[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1年03期
4 连锦添;;台湾专家谈如何发展休闲农业[J];源流;2010年14期
5 梁新阳;;新昌: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J];政策w,
本文编号:2613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13379.html